新华网贵阳8月6日电(记者 欧东衢、李惊亚)6日在贵阳开幕的第二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上,来自东盟各国高校和中国高校的代表认为,怎样进一步推行国家间的学历、学分互认制度,是目前国际教育面临的一个挑战。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秘书长刘京辉介绍说,中国与东盟国家的高等学历互认工作开展于2008年7月,但至今只有泰国和越南两国与中国签订了高等学历互认协议。要全面推行东盟国家的高等学历、学分互认制度,仍需各国的共同努力。
东盟大学网络执行主任南塔娜认为,学分互认是东盟与中国教育合作中的一个障碍,这个问题同样存在于与其他亚洲国家的教育合作中。要具体落实学分互认制度,还需要更广泛的沟通和协商。
菲律宾安吉尔斯大学校长尼卡诺尔表示,菲律宾的教育学制较为特殊,中学教育只有4年。目前,菲律宾政府已开始考虑让教育年限与其他国家接轨,为学历互认制度扫清障碍。
云南财经大学校长汪戎说,目前学分互认的主要障碍是部分地区政府的教育政策还不够开放,如部分国家政府要求国外留学生要在当地大学学习三年后才承认其学历。汪戎说,东盟各国政府应该一起努力,大范围地建立学历、学分互认试点学校,降低门槛,以进一步推行学历、学分互认制度。
在教育交流周上,中国教育部副部长郝平表示,中国将继续为东盟国家开展人力资源培训,邀请相关人员参加由中国教育部主办的各级各类短期培训项目和MPA项目。
据介绍,2009年9月,中国将邀请250名东盟中小学校长来华参加“汉语桥-东盟中小学校长团”活动;并派专家赴东盟相关国家进行舞蹈、剪纸、国画和传统民俗等方面的培训。根据东盟各国对汉语教师的需要,继续增加汉语教师志愿者。
菲律宾学者还在教育周上建议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年轻人之间的交流。菲律宾雅典耀大学校长比恩韦尼多说:“二战后,欧盟非常重视年轻人之间的交流,以避免重演二战惨剧。东盟和中国应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加强年轻人的友谊就是加强国家未来的友谊。”
与会代表、马来西亚佳欣国际教育管理顾问集团副总裁蔡司赞则建议在中国建立“东盟-中国大学”。
蔡司赞说,中国的教育水平近年来迅速发展,设立“东盟-中国大学”将使中国与东南亚的学术交流得到更好的沟通渠道。“东盟-中国大学”应该是一所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型院校,宗旨是致力于对东南亚的文化、经济做出独特的研究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