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经济
出口导向型经济。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突出,同时农业和制造业也占相当比重。20世纪60年代后期采取开放政策,积极吸引外资,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80年代后,受西方经济衰退和自身政局动荡影响,经济发展明显放缓。90年代初,拉莫斯政府采取一系列振兴经济措施,经济开始全面复苏,并保持较高增长速度。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对菲冲击不大,但其经济增速明显放缓。阿罗约总统执政后,加大对农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扩大内需和出口,国际收支得到改善,经济保持平稳增长。2008年,菲经济先后受国际能源、粮食价格上涨和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速放缓。主要经济数据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2008年):1587.8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08年):1804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2009年):0.9%
货币名称:比索(Peso)
汇率(2010年):1美元=44.82比索
通货膨胀率(2010年4月):4.4%
失业率(2010年1月):7.3%
【资源】 矿藏主要有铜、金、银、铁、铬、镍等20余种。铜蕴藏量约48亿吨、镍10.9亿吨、金1.36亿吨。地热资源丰富,预计有20.9亿桶原油标准能源。巴拉望岛西北部海域有石油储量约3.5亿桶。
【工业】 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31%。从业人口占总从业人口14.8%。制造业占工业总产值70.1%,建筑业占14.0%,矿产业占4.8%,电力及水气业占11.1%。2008年工业产值约为4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
【农林渔业】 农林渔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1%,从业人口占总劳力的36.7%。2008年农林渔业产值约为25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
【对外贸易】 与150个国家有贸易关系。近年来,菲政府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促进出口商品多样化和外贸市场多元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非传统出口商品如成衣、电子产品、工艺品、家具、化肥等的出口额,已赶超矿产、原材料等传统商品出口额。
主要出口产品为电子产品、服装及相关产品、电解铜等;主要进口产品为电子产品、矿产、交通及工业设备;主要贸易伙伴有美国、日本和中国等。
【人民生活】 据2006年统计,菲律宾家庭年均收入17.2万比索(约3700美元)。2010年1月失业率为7.3%。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较慢,贫困家庭比率为25%。2008年消费品价格指数同比上涨9.3%。人均寿命70岁,人口出生率1.81%,死亡率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