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经济
属外贸驱动型经济,以电子、石油化工、金融、航运、服务业为主,高度依赖美、日、欧和周边市场,外贸总额是GDP的四倍。经济增长期高速增长,1960年至1984年间GDP年均增长9%。1997年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但并不严重。2001年受全球经济放缓影响,经济出现2%的负增长,陷入独立之后最严重衰退。为刺激经济发展,政府提出“打造新的新加坡”,努力向知识经济转型,并成立经济重组委员会,全面检讨经济发展政策,积极与世界主要经济体商签自由贸易协定。2004年,经济出现恢复性高速增长,达8.4%。2005年,受国际油价高企、禽流感和恐怖主义威胁等不利因素影响,经济增长略有下降,为6.4%。2006年,经济再次实现高速发展,增长8.4%。2007年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增长7.8%。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金融、贸易、制造、旅游等多个产业遭到冲击,海峡时报指数创五年内新低,经济增长为1.1%。新政府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加强金融市场监管,努力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提升投资者信心并降低通胀率。2009年1月推出总值205亿新元(约合145亿美元)的振兴配套计划,并首次动用国家储备金,力图保障就业形势、提升企业活力、维护社会稳定。2009年5月,政府成立经济战略委员会,为新加坡经济在金融经济危机后实现可持续、包容性发展提供战略规划和指导。2010年GDP预计增长7%至9%。
国内生产总值(2009年):1840.3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09年):36897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2009年):-2%。
货币:新加坡元(Singapore Dollar)。
对美元汇率(2009年平均):1美元=1.4545新加坡元。
通货膨胀率(2009年):0.6%。
失业率(2009年):3.0%。
【资源】 自然资源匮乏。
【工业】 主要包括制造业和建筑业。2009年产值624.9亿新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3.6%。制造业产品主要包括电子产品、化学与化工产品、生物医药、精密机械、交通设备、石油产品、炼油等部门,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
【农业】 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占国土总面积1%左右,产值占国民经济不到0.1%,主要由园艺种植、家禽饲养、水产养殖和蔬菜种植等构成。绝大部分粮食、蔬菜从马来西亚、中国、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进口。2009年农业总产值1.08亿新元。
【服务业】 包括零售与批发贸易、饭店旅游、交通与电讯、金融服务、商业服务等,系经济增长的龙头。2009年产值1736亿新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5.5%。
【对外投资】推行“区域化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向海外投资。截至2008年底,对外直接投资总额达2981亿新元,主要集中在金融服务业和制造业。排名前五位的直接投资对象国(地区)为中国、英国、马来西亚、香港和泰国。截至2010年3月,新加坡累计对华实际投资426.6亿美元。两国间重要合作项目有苏州工业园区、天津生态城、无锡工业园和大连港集装箱码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