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交流 > 正文

印尼华文教育事业浴火重生 将迎新一轮飞跃发展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 2010-07-30 10:53
邮 箱

    中新网7月29日电 香港《亚洲周刊》于近日刊发署名评论文章,对印尼华教事业的生存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度剖析。文章指出,随着政治解禁的进一步落实和中国综合实力的日益增强,华文经济价值不断飙升,印尼华文教育事业将迎来新一轮飞跃发展。文章摘录如下:

    由于政治解禁进一步落实,印尼一千万华人重获使用及学习中文的权利,掀起新一波华文热,改变六十年代以来中文被禁三十多年的命运。印尼华校纷纷复办,仅雅加达就有两百多家华文补习班,尤其在华文经济价值飙升下,学习华文的热潮也延伸至非华人,一些城市规定学校必须教授华文。华文书刊及媒体也全面开放,可自由出版销售,办中文报也不需申请执照。

    印尼爪哇拉蒙安市市长麦夫克日前决定,全市所有学校教授华文(中文),这在华文被当地政府视为违禁品长达数十年的印尼而言,是一项破天荒的举措,也显示了自一九九八年华文在印尼开禁,以及近年随着中国崛起,华文有利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印尼华文教育已经从量变走向质变,学习华文的热潮从华人延伸至非华裔,华文教育在印尼成为“浴火凤凰”。作为两岸三地以外华人最多的国家,有华人约一千万(占总人口约百分之四)的印尼,将挥别以往的“恐华”,迎来华文飞跃的年代。

    除了华文教育,华文出版物目前在印尼也已全面开放,可以自由出版、印刷及销售,包括办中文报都不需要申请执照。目前在印尼有多份华文报,包括《印尼星洲日报》、《国际日报》、《商报》、《千岛日报》等。

    印尼雅加达八华中学坐落于雅加达西区一个新建设的社区里,这所占地三点四公顷的学校虽然是在零八年建成启用,不过它却肩负逾百年的历史,同时盛载印尼华人对华教的激情与寄望。八华在一百一十年前是雅加达著名的华校,不过它在五十年前一场浩劫中消失,然而,校舍不在,精神尚存,在八华人对华教的执着及复办八华精神的感召下,它再次出现在印尼这块土地上,让人看到印尼华教的重生,也看到印尼华教的希望。

    雄伟堂皇的新八华是在没有政府的资助、完全由老校友及社会人士的捐资下建成,这项估计耗资数千万美元的建校计划预料将在十年或更早完成。从构思到第一阶段校舍的落成,它只花费两年的时间,显现八华人对华教的热爱及复办的决心。八华在零八年招收第一批二百五十五名幼儿园及小学学生,今天它的学生人数已经到达二千五百名,教师逾百名,包括二十多名来自中国的师资,其所开办的教育从幼儿园至高中部。该校希望,在整个计划于十年里完成后,它所招收的学生人数可以到达七千五百名,并且提供从幼儿园至大专的教育,让八华的旗帜再次在雅加达飘扬,并且比之前的兴盛期飘得更高、飞得更远。

    八华建校于一九零一年,前身为巴城中华学堂(在荷兰统治时期雅加达称巴达维亚),学校建于华人聚居的八帝贯区,后改称为八华学校;它也是荷印时代第一所华校。二战爆发前,八华学生人数增加至一千一百人,一九四二年日军占领印尼,八华被迫关闭,并在四八年战争结束后复校。一九五七年是八华的鼎盛时期,在校学生高达五千人,然而,六六年苏哈图军人政权上台后,在全面禁止华文的政策下,八华与印尼各地的逾千所华校一样,学堂被接管,土地被占用,学生被禁止学华文。

    这场劫难虽然长达三十二年,却浇不熄八华人复办母校的念头,印尼华人对学习华文的信念深埋心底不死。八华校友会总主席徐胜文指出,“在过去的岁月里,八华像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为当时的华人社会摆脱落后及愚昧的思想指明方向”,为让这盏明灯永不熄灭,一直没有中断联系的八华校友终于在九八年看到了复校的曙光,这个希望终于在八华创办人的后代捐地建校后实现,四十二名校友结合八华全球校友的力量,新八华终于在三十二年后重生。

    八华只是印尼各地其中一所复办成功的华校,它也标志着印尼华文教育进入质变的第二阶段。九八年印尼走向全面开放后,华文教育如坚毅的野草快速恢复生气,补习班处处涌现。不过由于根基不稳、师资短缺,许多人也是以商业利益作为考量,华文补习班良莠不齐,华文程度整体上并没有提升。

    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沉淀与淘汰,印尼华文教育开始进入第二波,从激情走向理性,因应中国崛起华文的使用日益重要,国立与私立学校纷纷设立华文班,而在社会上已经取得一定成就的华校生兴起了复办华校回馈母校的念头。八华是雅加达第一所复办成功的华校,八华的成功激励印尼各地华校校友会纷纷扬起了复办的旗帜。有别于一些私立学校,八华投资人建校理念非常清晰,誓让母校重生,因此投资人也在投资协议中清楚列明本身及后代不能从投资中取利,把所有金钱无私贡献给母校。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