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华校可取回校地复校
雅加达华文教师联谊会主席钟添祥表示,八华的复办算是较顺利的例子,一些华校希望以旧学校的名字申请注册未能获得当局批准,一些则改以原名简称的取巧方式注册校名。在华校被政府接管时,逾一千八百所华校及校地也被国立学校占据,目前大部分还是无法取回。钟添祥指出,虽然当局在实行开放政策后允许旧校业主取回现已变成国立学校的校地,不过因为业主必须负责现有学校的搬迁问题,同时必须寻找校地容纳这些学生,以致许多业主宁可放弃取回原校地,转而另觅新校地,八华就是其中一个例子。不过,西加孟加影原中华公学在今年六月获县长归还校地,让当地华人社会感到欣慰。
八华监察兼辅导委员林金将对今天的八华得以比六十年前鼎盛时期更雄伟感到自豪,不过他坦承今天的八华已经不可能恢复到原有的面貌,即全面以华文为教学媒介语。林金将强调,八华复办的是其精神而不是实体,“我们不需要恢复八华的原貌,恢复纯华文教学”。与许多民办学校一样,八华实行的是三语教学,即印尼语、华语及英语,不过华语是印尼语之外的第二语文。他说,在幼儿园阶段,七成时间是以华语教学,另外三成时间则以英语教学,这主要是希望孩子们能从小就打好华文的基础。随着年级越高,印尼媒介语教学的比例越重,在高中部,学生基本上是以印尼文为教学媒介语,以让学生为政府考试做好准备。
印尼实行的是开放教育政策,民间办校申请执照不难,这为华文教育创造条件。雅加达道生中小学就是一所成功的民办学校,该校董事长叶金华虽然已年逾九十岁,仍然精神奕奕,每天必到学校视事。道生学校目前学生人数近二千人,中小学每周有四节华文课,以新加坡教材为课本。叶金华表示,由于硬体设备及师资并不比国立学校逊色,而民办学校设有华文班,因此深受家长,尤其是华裔家长的欢迎;该校学生几乎全是华裔子弟。他指出,当前印尼的教育有一个特色,即是家长在为孩子挑选学校时,首先必会确定有关学校有开办华文班,同时拥有来自国外或在国外毕业的中文师资。
最大问题是缺乏师资
以华文为号召力的三语学校的涌现为原已供不应求的师资问题加重负担,师资严重缺乏是印尼华文教育最大的问题,至今仍然无法解决。新雅学院负责人李伯巧指出,由于印尼禁止华文的使用长达三十二年,三代人无法接受及接触华文,华文的使用出现严重的断层,大部分能掌握华文者基本上都是在六十年代曾经接受华文教育的华裔,这些人的年龄现在大多数已逾六十岁,能掌握华文的年轻人可说是少数。
私立建国大学中文系主任许丽妮表示,该校通过双管齐下的方法解决师资问题,一方面聘请中国师资作为短期的解决方法,另一方面则是每年保送学生到中国大学深造,毕业后让他们返回该校执教,作为长期解决问题的手法。为协助解决师资问题,中国每年皆派遣志愿老师到印尼教授中文,至今已有一百人,不过相对于印尼庞大学习华文的学生人口,这个数目毕竟太少了。印尼邻国马来西亚华人社会也准备伸出援手,大马华文教育最高机构“董教总”表明,愿意协助印尼培训华教师资,这对印尼华教发展有帮助,不过却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华文师资需要八万人
道生学校董事长叶金华指出,不仅是私立学校开设华文班,国立学校也开始开办中文班,中文与英文、德文及日文等一样,成为学生选修的外语。他相信,随着中文越来越吃香,选修中文的学生人数也将越来越多,不过这也将形成另一个问题,即师资短缺的问题将会更严峻。根据非官方的估计,若所有印尼学校都开设华文班, 华文师资需要八万人;为了提高教师素质,政府也将在数年后规定国立或私立中学教师必须是大学毕业,目前拥有大学学位的华文师资估计只占两成。这项政策一旦落实,许多目前执教的华文教师预料将被迫放弃教学工作,这将加剧教师短缺的问题。
叶金华指出,在华校被关闭前,印尼的师资主要是来自中国,目前中国是个快速成长的经济大国,要再依赖中国师资似乎不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