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宁10月21日电(记者程群)“基础设施、能源与资源合作将成为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主要投资项目。”中国进出口银行特别融资账户部副总经理陆跃平的观点,成为很大一部分中国和东盟客商的共识。在第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基础设施和能源领域成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热点。
2009年4月,中国开始筹备总规模为100亿美元的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支持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投资于双方基础设施、能源资源、信息通信等领域的重大投资合作项目。如今,这只基金已于今年3月底完成组建,正式投入运营。
不仅如此,中国与东盟的政府和企业也将基础设施和能源领域作为合作的重点。印尼副总统布迪奥诺在第七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开幕式上表示,印尼与中国在清洁能源技术方面蕴藏着巨大的合作机遇。
在第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经济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上,涉及工业制造、基础设施、交通能源、农业及农产品加工等76个国际经济合作项目顺利签约,总投资32.98亿美元。其中投资额近23亿美元的广东振戎能源有限公司与缅甸企业合作的500万吨炼油厂及成品油销售网络项目,也成为双方在能源领域合作的代表。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的基础设施合作开始日趋加强。中国企业在东盟各国承揽了包括电站、大坝、桥梁等在内的许多大型工程项目。通过这些工程项目,中国企业积极地参与了当地的建设工作,一些大项目还不同程度地解决了当地的就业问题。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会长刁春和介绍,2010年前三季度,中国承包工程企业在东盟10国的新签约合同额和完成营业额分别达111.51亿美元和84.05亿美元。“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全面实施给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基础设施合作带来了全新机遇。”他说。
目前,东盟国家已成为中国吸引外资的重要来源地,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首选地之一。从“早期收获”计划到“零关税”,从早前“农业先行”到能源和基础设施合作,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正逐步走向纵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