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正文

分析报告:中国-东盟自贸区开局良好三大藩篱待破
来源: 新华网广西频道
发布时间: 2011-01-05 09:11
邮 箱

    新华网广西频道1月5日电(记者王军伟 王秋凤)2011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一周年。接受记者采访的众多专家认为,作为中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也是东盟作为整体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中国—东盟自贸区开局良好,成就瞩目,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但是中国—东盟一体化还是盘到中期,尚有三大藩篱尚待打破。

    --“周年”大考 交出漂亮成绩单

    数据显示,中国对东盟的平均关税将从之前的9.8%降至0.1%,而东盟6个老成员国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对中国的平均关税将从12.8%降低到0.6%,4个新成员国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将于2015年实现90%商品零关税的目标。

    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中方常务副秘书长许宁宁介绍,尽管遭遇全球金融危机,但受益于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以及由之带来的关税的降低,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仍然保持了快速增长。2010年1月到11月,中国和东盟的双边贸易额达到2630亿美元,同比增长41%,比整体外贸增长要多5个百分点。

    不仅在贸易上表现出色,一向被认为“短板”的投资合作也逐渐成为区域发展新引擎。2010年上半年,东盟对华直接投资约31亿美元,中国对东盟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约12亿美元。截至2010年6月底,双边投资总额约694亿美元,其中东盟对华投资累计约598亿美元,中国对东盟非金融类投资累计约96亿美元。目前,东盟国家已成为中国吸引外资的重要来源地,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首选地之一。

    东盟国家也越来越多地借助自贸区这一平台分享中国机会。泰国法政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郑树成(SomsakTamunlertchai)告诉记者,近年来,中国人均收入增长迅速,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对高质量产品的需求将进一步增长,蓬勃发展的中国市场将吸引众多国家的产品。而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成立使得东盟产品在进入中国市场时具备别国产品所没有的竞争优势。

    据他介绍,2009年以来,泰国对中国的出口总值已经超过了对日本的出口,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泰国第二大出口目的国。2010年1至8月份,泰国对中国出口增长迅速,同比增长41.41%,从目前的增长速度判断,2010年中国很有可能取代美国成为泰国产品最大的出口市场。

    此外,服务贸易也已成为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亮点之一,双方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在服务业投资、工程承包、劳务合作等领域,东盟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服务贸易出口市场,而在海运、航运、金融服务、建筑工程服务等领域,东盟则成为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举办的第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为此新增了服务贸易专题,围绕金融服务、物流服务和文化教育服务三个重点领域,集中展示企业的形象与服务。

    专家分析,随着中国与东盟开放投资市场、改善投资环境、降低投资壁垒,未来双方的投资合作将出现更大的增长空间。东盟与日本、韩国等国已签署自由贸易协议并开始实施,而中国尚未与这些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关系。另外,一些欧美国家对华部分产品进口设置贸易壁垒,因此,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投资东盟,借以开发日、韩、欧美等国市场。与此同时,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区域外企业投资东盟,利用东盟与中国的“零关税”来开发中国市场。

    --自贸区助推中国—东盟区域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不少专家认为,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里程碑事件,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深入推进,未来服务贸易领域的进一步开放、次区域合作、通关便利化、基础设施的对接等将成为中国—东盟合作的热点和亮点,助推区域经济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广西社科院副院长古小松说,在中国—东盟自贸区框架内,次区域经济合作变得日益活跃,这促使本区域的融合进一步向深层次发展。为实现2015年建成东盟共同体的目标,东盟国家正在积极加强东盟东部经济增长区、湄公河区域、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增长三角等次区域经济合作,以缩小东盟内部经济发展差距。中国政府正积极鼓励企业参与东盟框架内的次区域经济合作,同时正在与东盟有关国家积极推动GMS建设和泛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次区域经济合作将越来越成为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热点和亮点。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所高级研究员杨沐表示,东盟内部的问题主要是东盟老6国和新4国的经济差距问题,除了越南近些年经济发展迎头赶上以外,这种差距非但没有缩小实际上却在扩大。在自贸区框架下,中国和泰国的合作可以为促进柬埔寨、老挝、缅甸的合作发挥更大的带动作用,从而使区域内各国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自贸区的建成提供了区域商务和贸易发展的更大机会,进一步缩小了不同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推动了跨境贸易和投资,对整个东亚经济的一体化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契机。”杨沐说。

    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环球业务部助理秘书长张彩虹表示,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中国参与的最大的一个自贸区,无论是面积还是市场,潜能都非常大。东盟和中国这两个经济体,如果能够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会把亚洲的经济推动得更快,对世界也会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期待冲破三大藩篱

    虽然中国-东盟自贸区开局良好,成就瞩目,但专家认为,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还仅仅是“盘到中期”,目前还存在贸易不平衡、物流不够畅通等多方面合作藩篱亟待突破。

    首当其冲的是贸易不平衡问题。从2010年上半年的贸易统计来看,虽然中国对东盟的贸易是逆差,但对缅甸、越南、印尼等仍是顺差,中国东盟工商界人士认为,一些国家的担忧将为自贸区运行带来障碍。

    中国社科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区域合作研究室主任王玉主说,怎样应对贸易不平衡问题,如何进一步减少贸易壁垒,采取更有效的进出口管理机制,这是目前中国-东盟自贸区最重要的挑战。

    其次,自贸区内物流发展层次不一、通而不畅的物流体系也成为自贸区经贸发展的掣肘。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崔忠付表示,目前区域内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物流观念差异较大,物流标准不统一等因素,导致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已经成为中国-东盟经贸发展的一大障碍。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物流总成本与GDP的比率一直徘徊在18%左右,2010年上半年才下降到18%以下。而东盟各国(新加坡除外)初步估算其物流总成本与GDP的比率在20%以上,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高出一倍。

    一些分析人士提出,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对话协调机制,通过实现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和政策、标准、信息平台等多方面的协调统一,构建一个统一的物流运作平台,从物流行业的角度、从整个自贸区的角度对物流系统进行整合,最大程度降低区域的物流成本,提升区域产品和经济竞争力。

    再次,自贸区的初步成效还有待各方的务实推进。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主任沈世顺认为,虽然中国与东盟国家已签订了《货物贸易协议》、《服务贸易协议》和《投资协议》,但这些协议落实的实际效果还有待观察和考验。

    专家表示,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一个双赢的制度性安排,在充分考虑协议各方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承受能力的基础上,通过扩大市场准入,消除贸易和投资的壁垒,实现双方对经济一体化效益的共享,进一步释放自贸区的发展潜力。

责任编辑: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