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正文

中国-东盟:携手迎挑战 合作创未来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发布时间: 2011-10-20 09:45
邮 箱

    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中国-东盟友好年,也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一周年。在此背景下,由中国和东盟11国领导人共同推动、11国经贸主管部门及东盟秘书处共同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暨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将于10月21日至26日在广西南宁举办。此次盛会意义重大,各国将在完善机制体制建设,加强各方之间的信息交流方面达成共识。这次博览会期间,还将举办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中国-东盟环保合作论坛、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领袖论坛等10多个高层次活动。

自贸区面临“非关税”贸易壁垒挑战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全面启动近两年时间,中国对东盟的平均关税已从之前的9.8%降至0.1%,双方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记者采访了解到,虽然关税的壁垒逐步消除,但是合作机制不健全、通关和检验检疫环节过于复杂都阻碍了双方的经贸发展,双方“非关税”贸易壁垒仍为自贸区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在10月17日举行的第四届中国-东盟智库战略对话论坛上,有关专家建议,中国与东盟各国应完善机制体制建设,加强各方之间的信息交流,建立统一的标准,合力破解“非关税”贸易壁垒的难题。

    “零关税”助推中国与东盟经贸快速发展

    在中国对接东盟前沿的广西,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与发展带来的影响让百姓感受很深。如今,在广西一年四季都可以在市场上买到来自东盟国家的特色水果,山竹、火龙果、榴莲、蛇皮果、番荔枝等品种一应俱全,价格也比实行零关税前有较大幅度的降低。

    以泰国水果山竹为例,原来市场上售价为每公斤70元左右的山竹,现在南宁市每公斤只花18元钱就可以买到。

    其实,早在2003年10月,中国与泰国之间就取消188项水果和蔬菜产品的关税,被称为是“用农产品轻轻推开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第一扇大门”。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运营和深化发展,中国和东盟贸易投资合作已大幅扩展至基础设施、能源、装备制造、轻工和金融等领域。

    2010年,在自贸区零关税的推动下 ,中 国 — 东 盟 双 边 贸 易 额 达 到2927.8亿美元。今年1至8月,双边贸易额达到2346亿美元,同比增长26.6%。中国继续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目的地。

    在中国加快投资东盟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东盟国家也在中国兴建产业园,加大对华投资。继今年4月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完成总体规划后,新加坡制造业产业园6月又在贵州省仁怀工业园奠基。在即将举行的第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将举行签约及揭牌仪式。

    伴随着“零关税”政策的普遍推行、各国市场和投资的开放,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贸易往来更趋频繁,呈现出规模扩大、互利共赢的特点,也推动双方在航运、物流等经贸各方面的合作从共识走向实践。

    非关税壁垒暗潮汹涌成自贸区发展障碍

    历经两年的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绩斐然,作为惠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其区域贸易自由化的意义相当重要,自贸区建成后,中国和东盟的投资贸易将更加频繁,但是非关税壁垒逐渐浮现等问题,未来仍可能影响自由贸易区的成效。

    “部分国家或许会出于贸易保护主义设置‘隐性壁垒’”,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副所长刘建文指出,自贸区建成后,传统的“关税壁垒”将逐步被打破,一些同质化较严重的出口产品可能对有关国家相关行业造成冲击,相关国家很可能利用非关税壁垒来保护本国产业。

    各国之间合作协商机制不健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泰国驻南宁总领事馆总领事安特蓬说,以泰国水果出口中国为例,由于各国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制,运送货物的车辆不能在东盟各国间自由穿行,现在大多通过海运或从越南等国中转,大大增加了成本。“自贸区建成后,大量泰国水果要进入中国市场,泰国亟需打通便捷的陆上通道。”

    云南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博士赵姝岚指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已经有近两年,但目前各成员国的政府官员、企业家、商会负责人普遍不了解其相关政策,不会争取原产地关税优惠。

    “在面对市场开放,打造新产业链方面,多数行业还没有对接,双方产业之间缺乏了解,行业商会之间缺乏沟通,缺乏自由贸易区行业发展规划。”赵姝岚说,目前,双方贸易市场方面开放力度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方货物贸易和投资合作,

    完善中国与东盟间沟通机制合力破解“非关税”障碍

    针对目前中国与东盟之间存在的贸易壁垒,有关专家认为,中国与东盟双方都应积极采取措施,通过完善沟通协调机制,建立有效对话和统一的标准体系,加强进出口管理机制的完善,合力破解“非关税”贸易壁垒的障碍。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杨沐表示“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从来不担心有不同意见存在,关键在于加强交流合作,求同存异促进互信。”由于东盟各国的技术标准、检验检疫制度是不断发展更新的,各级政府应该及时了解东盟各国的技术标准的制定、检验检疫制度制定和实施的相关信息。

    广西社会科学院院长吕余生指出,尽管自贸区发展还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解决,但是区域内各方应充分把握中国—东盟自贸区的作用,携手合作,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框架协议下,与东盟国家建立合作机制,鼓励开展民间对话交流,鼓励企业充分发挥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作用。

    东盟智库代表柬埔寨皇家科学院副院长宋春奔说,中国与东盟各方都要关注有关“非关税”壁垒方面的信息交流及相关工作,由此共同消除非关税壁垒。双方应在农业信息技术、人力技术、交通、能源、文化、旅游、公共卫生等领域加强合作。(记者 程群 熊红明 李斌)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