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南宁10月24日电 (记者 黄艳梅)不断放大的贸易与投资将进一步提高人民币在东南亚的地位,加快其国际化进程。鉴于中国对东盟地区的贸易逆差不断扩大,东盟国家最有可能成为人民币“走出去”的第一站。
截至7月底,今年全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已超过1.1万亿元。为此,有经济学家乐观表示,人民币或在2013年前成全球三大贸易结算货币之一。而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看来,2020年中国人民币或将占世界储备货币的3%。
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表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遵循两个“三步走”轨迹,即地理上,从周边化到区域化再到国际化;功能上,从结算货币到投资货币再到储备货币。
毋庸置疑,中国现在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的推进重点,是在周边地区建立人民币“流出―流入”渠道,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的使用范围,建立离岸市场,开放在岸市场。
近年来,伴随着经贸层面上交往规模的扩大,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地区性金融机制建设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自2009年7月东盟列为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首批境外试点区域,目前中国已与东盟多国签署了双边货币交换协议、互设金融机构。
中国与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尼等国签署了6份总额为635亿美元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与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的货币管理当局签署了总额为3300亿元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贸易,支持直接双边贸易及直接投资。2010年,人民币兑马来西亚林吉特也直接挂牌交易。
目前,菲律宾、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央行和货币当局已经将人民币列为官方储备货币。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已扩至东盟所有国家,人民币跨境投资已开始试水。作为中国与东盟交流与合作前沿的广西,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中成绩斐然。
近日召开的“第三届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领袖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专家指出,欧元国际化的成功和日元国际化的失败表明,在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中,任何一国货币的国际化努力如果不依赖区域货币合作的“集体行动”,几乎是不可能成功的。综合考虑经贸合作、地理位置、历史渊源和地缘政治等因素,加强中国与东盟各国的货币金融合作是其中的关键一环。
鉴于当前世界金融市场动荡不安的形势,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提出应继续鼓励和支持人民币在区域贸易投资中的跨境使用,构建通畅的人民币跨境流动机制。同时进一步完善人民币跨境支付渠道,丰富人民币跨境融资和投资产品。
柬埔寨联合商业银行首席执行官任瑞生说,跨国以人民币计价的交易能够帮助中国和柬埔寨的公司避免美元汇率的风险,在此基础上货币损失的风险还有外汇交易的风险将会大大降低。“我想更多的柬埔寨商业家会接受使用人民币作为支付的货币,而且也希望有一个更好的增长幅度。”
当前,中国正在从几个方面逐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专家指出,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目前东盟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的背景下,中国应抓住当前全球和东盟地区经济金融格局发生重大调整的时机,进一步在现有的框架下扩大和强化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区域金融合作,有力推动人民币区域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