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交往 > 正文

美食泰拳工艺品——感受近在眼前的泰国文化
来源: 南宁日报
发布时间: 2012-10-15 11:33
邮 箱

  身着泰国民族服装的学生们成了文化节上的一大亮点。

  师生来一场泰拳表演。

  泰国文化主题演讲、泰国美食、泰国工艺品、泰国电影、泰拳展示……近日,在广西外国语学院举办的一系列泰国特色风情展示,展现了浓郁的泰国文化特色。

  ●泰国文化大讨论

  近日,由泰王国驻南宁总领事馆主办、广西外国语学院承办的泰国文化研究中心启动仪式暨泰国文化研讨会以及泰国文化节活动,在广西外国语学院隆重举行。

  泰王国驻南宁总领事馆与广西外国语学院共建的泰国文化研究中心在热烈的掌声中揭牌。广西外国语学院的泰国文化研究中心由泰国文化研究成果展示室、泰国语言教学体验室、泰国文献资料阅览室三个部分组成,它是继广西民族大学成立诗琳通泰文资料中心,广西师范学院成立泰国语言文化中心之后,广西高校建立的第三个与泰国文化相关的研究中心。

  广西民族大学教授黄秉生、广西外国语学院副校长张金根、广西外国语学院副校长潘连乡、广西社科院东南亚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农立夫分别作了题为《试说泰国的生态文化》《泰国佛教之中国当代研究综述》《泰国社会对舍利子信仰之研究》《从语言文化比较看中国壮族与泰国族之间的密切关系》的演讲,这些以泰国文化为主题的学术演讲,让观众开阔了视野。

  广西社科院东南亚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农立夫作了主题为语言文化比较的演讲。农立夫表示,他是龙州县人,从小一直使用壮语南部方言。1996年到2011年,他先后5次到泰国中部、东北部和北部城市、农村做了大量的实地调查。他发现壮语,特别是南部方言与泰语在语音、语法结构、基本句型,及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中使用的名词、动词、代词、形容词、数量词以及自然界动植物的名词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他列举了人体器官称谓、数字读音以及自然现象的称谓等,说明壮语与泰语有众多相同之处。他的演讲引起观众的极大兴趣,有学生现场提问,称自己所说的壮语与农老师说的有出入。“广西的壮语也分南部方言和北部方言,不同的地区使用的壮语带有当地的口音,就像南方人和北方人说普通话一样……但不可否认的是,泰语和我们的壮语是有共同之处的。”农立夫的回答,让很多学生萌生了学习泰语的兴趣。

  广西外国语学院大三学生卢丹用泰语向泰王国驻南宁总领事馆总领事吉达蓬女士提问,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吉达蓬女士也表示,希望广西外国语学院以这次活动为契机,深入持续地开展泰国文化研究和教育教学交流,把泰中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不断推向深入,泰王国驻南宁总领事馆很愿意为中国学生到泰国旅游、留学以及就业提供相关的信息和给予一定的帮助。

  ●泰式风情大展示

  活动的另一个亮点是泰国文化节,在广西外国语学院图书馆前的操场上,泰国美食、泰国工艺品、泰国书法展示和泰国旅游展等活动吸引了众多观众。

  泰国工艺品展示区有泰国的丝巾、服装、饰品、曼谷包等精美的工艺品。负责展示这些工艺品的学生告诉记者,这些泰国工艺品不出售,因为这些精美的工艺品有的是友好往来的泰国学校送给学校的礼物,有的是学校老师私人收藏的,还有他们特意到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淘来的。

  在泰国果蔬雕刻区,几名女生正在忙碌地雕刻手中的西瓜。一把细长的刻刀,在瓜片上“画”出一朵朵盛开的玫瑰,再慢慢地按线条勾勒出美丽的花瓣。广西外国语学院泰语专业大三学生徐文娟告诉记者,果蔬雕刻手艺是泰国外教教的,才学了一天的时间。外教先让他们看视频熟悉果蔬雕刻,然后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在瓜果蔬菜上进行简单的雕刻。展示区里用西瓜、南瓜、马铃薯雕刻的作品中,最出色的就是泰国外教的作品。“我手上这把可是专业的果蔬刻刀,是外教借给我的。为了尽快学会泰国果蔬雕刻,我们还熬了一个通宵。现在我们只是学会了些简单的皮毛。”徐文娟说。

  紧挨着泰国果蔬雕刻展示区的是泰国花环展示区,这里主要展示泰国水灯节上人们用鲜花和绿叶做成的水灯。

  正当大家还围在泰国书法展示区,让展示区里的学生帮忙写泰语祝福卡片的时候,这边,泰拳展示又开始了。只见泰国外教赵炳荣老师已经摆开了架势,等待前来“挑战”的同学。赵炳荣老师告诉记者,他到广西外国语学院已经8年了,平时很喜欢泰拳这项运动,课余时间他也会教一些对泰拳感兴趣的学生。踢腿、架挡、出拳……赵老师那架势一看就是专业级好手,四周观众不停拍手叫好。

  展示区人气最旺的非泰国美食莫属。泰国冬阴功汤、泰式布丁、泰国凉伴木瓜丝……这些泰国特色菜肴光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负责泰国美食展示的同学一边在现场制作食品,一边告诉观众这些美食是如何制作的,需要什么食材,让大家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加深了对泰国美食的理解。

  本报记者杨玲/文潘浩/图

责任编辑: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