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正文

新加坡华人新移民的育儿故事:跨国两代人分歧多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 2013-04-23 10:39
邮 箱

  经历相互争执的磨合期

  与李珊同为职场妈妈的吴小琦也选择了让自己爸妈帮忙育儿。不同的是,她和母亲经历了一段相互争执的磨合期。

  2006年来新的吴小琦,2010年与丈夫尹飞结婚,两人一同申请成为新加坡公民。2012年11月,女儿尹奕心出生。为了迎接新生命的到来,外公吴著龙提前办理退休和外婆陈辉忠一同来新加坡陪伴女儿待产。

  宝宝出生后,月子里哭闹严重。为了顾及爸爸的工作,最开始的夜晚由外婆和妈妈轮流照顾孩子,导致外婆晚上睡不好,白天也照顾不好。夜晚,外婆和吴小琦关于如何安抚婴孩的问题上也有争议。“人一旦睡眠不好,脾气和心情也会受到影响,耐心程度降低。最后我果断决定晚上还是由我们来照看宝宝,分工合作,每人都尽责。养儿育儿的问题上,家里一定需要一个能拿定主意、做决定的人,每个人都要做出让步和牺牲才能达到平衡。”吴小琦总结说。

  最初,宝宝哭闹,外婆外公一直认为是宝宝缺钙或吃不饱,也会认为宝宝得了病。“他们印象中总是觉得别人家的宝宝都很乖,自己家的宝宝一闹,就和别人家孩子做比较。因此前两个月去诊所多次。”后来他们把从网上获得的常识和育儿心得拿出来和外婆分享。幸好外婆外公都会上网,他们自己也在网上获得了很多新的知识。但是在外婆陈辉忠心里还是有很多疑虑:“新加坡的孩子为什么一直用“尿不湿”?为何不把尿?为什么这么小就吹空调?”

  外婆认为四个月可以开始给宝宝喂辅食,吴小琦多次解释要六个月以后,母亲不太接受。她只好拿身边人的例子来说明,母亲这才勉强不再争论下去。外公吴著龙告诉外婆:“孩子是他们的,怎么养还是他们说了算。”慢慢地,外婆能这样想,偶尔也有自己的一些主意。“地方不同,人思想也不同吧。现在不得不全听女儿的,有时觉得女儿太霸道,而且辛辛苦苦带孩子,还被质疑,还被指点,心里不舒服。可那是自己的女儿,还能怎么办?忍受她。”

  虽然外婆心里偶尔不舒服,也会抱怨在这边没朋友,生活枯燥。但看女儿女婿早出晚归,上班很辛苦,心就柔软了。“我很喜欢孩子,想到自己女儿要上班没时间带孩子,也很心疼。带五年就回国去了,等宝宝能上幼儿园以后就回去养老。”她接着说,不过一家人呆在一起也蛮热闹的。女儿很早就出国打拼,像现在能住在一起的时间也真难得。

  “现在,宝宝白天由外公外婆看护,夜晚由宝妈宝爸看护。外公买菜做饭,负责一家人的伙食,外婆白天带娃,哄娃睡觉。”合理地分配了任务,一家人都能各司其责,育儿生活也更加和谐快乐了。

  虽然吴小琦偶尔担心爸妈的普通话不太标准,会对宝宝语言能力造成阻碍;他们和宝宝互动时,缺乏新意,也不会联想式教育和反省式教育等等,但她承认爸妈比自己更有耐心,知道各个阶段宝宝的发育特点,他们也有自己的育儿优势。

  吴小琦说:“孩子怎么养都会长大,但是良好的家庭氛围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首先宝宝要快乐长大,父母要互爱互敬不争吵;其次注意观察宝宝的言行举止,进行反思并和伴侣进行商讨。”

  跨国两代人之间的主要分歧

  两代人产生育儿分歧的根本原因在于各自在生活习惯、教育观念、经验阅历以及角色方面存在的差异。而跨国界育儿又增加了两国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吃、穿、用、学等方面。

  吃:年轻父母容易接受西方的一些观点,让孩子做主,不吃也不强迫;老一辈怕孩子饿着,爱追着喂,一顿饭要吃上半个小时甚至更久。

  穿:老一辈往往会给孩子穿衣过多。由于老年人运动减少,活力降低,在孩子穿衣上也容易根据自己的感受给孩子穿得过厚。由于孩子的新陈代谢比成人要快,穿着过多,反而容易感冒。

  用:老一辈比较节俭,而新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不太有这种意识,在添置孩子物品和玩具上显得大手大脚,老人们一时难以接受,容易引起冲突。

  学: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年轻父母往往趋于理性,着眼于孩子的品格培养、智力开发等;而老人是趋于感性的,他们疼爱孙辈,往往愿意尽量去满足孩子的愿望,而没太理会这些做法对孩子是否弊大于利。(徐鑫)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