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交往 > 正文

马来西亚怡保华大街的中华锡文化
来源: 广西日报
发布时间: 2013-05-15 09:13
邮 箱

  怡保华大街是马来西亚传统锡器加工和销售集中的地方。在这里,我们看到不少店铺用汉文标明锡器工艺品的名称和价格,有些工艺产品还仿制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雕塑,如锡制龙、锡制十二生肖等。在一家锡器工艺展览室的大厅,展示了该家企业历年生产专供出口的锡器工艺品,其入口处的大屏风上,是一幅关公锡像,展厅里的锡器工艺品还有李白、杜甫等名人的锡像。整个怡保华大街给人的感觉是,在充满锡器气息的同时,也弥漫着中国传统文化氛围。

  据介绍,马来西亚的锡文化是经过几百年的过程慢慢形成的。18世纪初,马来西亚矿业开始蓬勃发展,吸引了大批中国华侨前来,华人足迹从这个时候开始在马来西亚锡业中落地生根。华人先在采矿业,后在加工制造业,再后是销售业,整个马来西亚矿产业中都有华人的身影,不少华人凭着勤劳在矿业中起家,继而在其他领域有所贡献,奠定了他们在马来西亚社会中的基业与地位。

  马来西亚的锡器工艺也从18世纪兴起。锡的含量是锡器质量的决定因素,一般情况下,锡在制作锡器合金中含量达到84%,而马来西亚生产制作的锡器含锡量高达97%。20世纪70年代前,马来西亚锡产量排在全球第一位,约占世界总产量的54%,因而被誉为“世界锡都”,锡矿及其制品出口是马来西亚主要的外汇来源之一。

  但从上世纪80年代起,国际锡市开始出现波动,马来西亚采锡业受到重要影响。在这个过程中,马来西亚锡业中的华人也受到锡业大起大落的冲击。同时,经过一个多世纪的连续开发,马来西亚含量最丰富的锡矿资源也逐渐减少。然而,马来西亚一代又一代华人没有放弃矿业事业。

  细看怡保华大街,我们还注意到,目前这里仍保留多条以先贤名字命名的街道,他们都是在矿业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华人,如胡子春街、郑太平路、姚德胜街等。

  马来西亚华人一直保留着华人文化传统。据悉,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于1997年创立,旨在研究与提倡中华文化,推动马来西亚华人文化的发展。经过华人文化协会等华人社团以及广大马来西亚华人的共同努力,马来西亚民众越来越了解和接受中华文化。

  “怡保华大街至今仍然保留华人文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得益于华人文化协会的倡导。”怡保华大街一锡器工艺店的老板如是说。至2012年,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已成立了35年。

责任编辑: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