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在中国—东盟博览会十周年成就展上参观。 新华社发
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将于今日落下帷幕。至此,中国东盟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也已越过十个年头。十年来,博览会紧扣战略伙伴关系目标任务设计合作主题,搭建了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之间、政商之间的对话平台,推动中国东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快速发展。数据显示,2004年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当年,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额提前一年突破1000亿美元,到2012年双边贸易额已突破40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与往年不同,今年的博览会不仅举办十周年系列活动,各领域交流活动也多于往届,围绕中国与东盟重点合作的各个领域,交通、港口、金融、科技、环保、教育、文化等系列论坛目不暇接。
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中国东盟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十周年、中国—东盟博览会十周年的重要节点,中国东盟“10+1”的成功示范将推动区域合作向“10+6”(东盟10国加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全面拓展,从而踏上深化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征程。
试水“国际化”
东盟各国不仅地理位置与中国临近,其历史、文化背景也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东盟成为不少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重要落脚点之一
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固定举办地。在会展中心广场极目四望,不远处的“国际金融中心”与国际会展中心相映成趣;逛得累了,附近的“迪拜七星酒店”欢迎下榻;再走远些,“湄公河国际大酒店”正裹挟着浓郁的热带风情等候“临幸”……南宁的“国际范儿”在这一带尽显无遗。
几天的采访里,记者所到之处,博览会的横幅标语、户外广告遍及南宁的大街小巷,这里的人们显然已经习惯并享受这一年一度的重大盛事,从的士司机到贩夫走卒,“东博会”几乎成为他们挂在嘴边不时蹦出的“热词儿”。
与南宁这座城市的国际化相应,国内不少优质商品也力借本届博览会试水国际化之路。一进广西展馆,参观客商就被陕西“看秦兵马俑,品陕西苹果”的口号吸引,络绎不绝地走向该省的展位。旁边的山西展商干脆打出感情牌,叫响“晋果飘香送安康”,推介各类苹果醋、苹果饮料。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山东参展商竟然在苹果上描绘出“八仙过海”的图案,引得各国客商啧啧称奇。陕西展位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前都是东盟国家向中国出口热带水果,此次前来参展,就是希望借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个展示平台,走出国门,把中国的水果推向东盟乃至世界。
不仅商品要“走出去”,投资领域的国际化步伐也在加快。“优秀的中国企业应该抱团走向国际市场。”爱国者集团董事长冯军告诉记者,随着中国民族产业的不断成熟和壮大,越来越多的中国国货精品品牌将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场,东盟各国不仅地理位置与中国临近,其历史、文化背景也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东盟成为不少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重要落脚点之一。
冯军坦言,除了广阔的市场前景,东盟国家中新加坡的商业氛围、泰国的农业基础及劳动力优势等让不少中国企业家跃跃欲试,作为中国与东盟国家进行商务洽谈、合作的主要平台之一,本次中国—东盟博览会无疑为爱国者国际化联盟提供了进一步打开东盟市场的绝佳契机。
十年自贸升级
以自贸区为主题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建立了跨国家、跨省区、跨部门、跨行业的11国共办机制,为中国和东盟商品双向流通开辟了便捷的通道
冯军所言非虚。历经十年,中国—东盟博览会已在亚洲乃至亚太地区构建起不容忽视的影响力。以自贸区为主题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建立了跨国家、跨省区、跨部门、跨行业的11国共办机制,为中国和东盟商品双向流通开辟了便捷的通道,十年来对扩大双边贸易和相互投资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成为中国—东盟自贸区强劲的“助推器”。
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有关负责人介绍,十年来,东盟国家在博览会上的展位比例不断提高,贸易配对服务不断深化,博览会带动了中国—东盟产业园区、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等经济战略高地建设,展示了金融、旅游、物流、信息技术外包等服务贸易领域的巨大商机,培养了双方合作新的增长点。
据统计,前9届博览会,参展参会客商达到36.8万人,贸易成交额达135.68亿美元,签约国际合作项目投资额累计达573.76亿美元,签约国内合作项目投资额累计达5561.14亿元人民币。
“随着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领域不断拓宽,中国已与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签署了6份总额为635亿美元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央行和货币当局已经将人民币列为官方储备货币,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已扩至东盟所有国家。”
上述负责人介绍,在投资东盟过程中,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的投资领域已经从传统的建筑行业和工程承包向新能源、制造业、商业服务领域拓展。随着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越来越多的企业把东盟作为主要投资地。目前,中国在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存量为143.5亿美元,共设立直接投资企业近2300家,中国还在东盟建立了5个境外经贸合作区,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促进双边经贸合作的发展。
“10+1”辐射泛亚
未来中国与东盟要打造的,不仅仅是“10+1”的区域合作概念,更有借此辐射到东北亚、南亚乃至全球经济的雄心
翻开世界地图,在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构想中,未来将会有一座连接亚、欧、非三大洲的最大“桥梁”,沟通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这条蔚为壮观的大陆桥就是泛亚铁路。
“从地区合作角度看,泛亚铁路将织成一个经济合作的巨大网络,成为亚洲各国具体经济往来的"血管",从世界经济来看,泛亚铁路将成为一条世界经济的"主动脉"。”从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相关负责人的描述中不难看出,未来中国与东盟要打造的,不仅仅是“10+1”的区域合作概念,更有借此辐射到东北亚、南亚乃至全球经济的雄心。
据了解,博览会今年首次举办“10+6”企业家交流会,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谈判启动为契机,拓展合作区域,在服务好“10+1”合作的基础上,面向“10+6”合作,让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成果惠及更多国家。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增强了中国在自贸区的影响力,但能否从"10+1"发展到"10+6",未来还有很多挑战。”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研究员李皖南认为,东盟各国发展不平衡,本身就需要实现内部一体化,而中日韩之间也有诸多历史问题,在这些看得见的问题解决以前,短期内很难实现。“当然,东盟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希望尽量平衡各方关系,建立亚太自贸区,中国很支持,也希望通过更大范围的合作,带动中国经济实现更加深入的发展。”
"10+1"再加上日韩组成"10+3",我觉得还是比较可行的,但是要再加上大洋洲两个大国,以及南亚的一个大国,就比较复杂了。”媒体评论员何亮亮表示,“10+6”的实现,不仅取决于中国,还取决于东盟10国、日、韩、澳、新西兰及印度的态度。“所以现在最牢固的还是"10+1",用李克强总理的话说,度过了黄金十年之后,那么下一个十年应该是钻石十年。”
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有关负责人则认为,10年来中国—东盟博览会以“10+1>11”的整体形象,体现了这一国际性综合聚会巨大的集聚、辐射、带动和增值作用,如今,随着东盟与中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西兰、印度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谈判的全面启动,“10+1”正在迈向“10+6”,中国和东盟与区域外国家的经贸关系将更为密切。(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刘熠 南宁报道 统筹:谢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