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交往 > 正文

中泰文化产业合作的民间动力
来源: 广西日报
发布时间: 2013-11-08 09:42
邮 箱

  泰国总理英拉在泰总理府接见“首届泰中企业家髙峰论坛”的10名代表。会见时,广西岭南印社社长彭洋向英拉赠送了他专门为英拉创作篆刻的印章《中泰一家亲》、《英拉》和书法作品。 支利军/摄

  今年10月下旬,受泰国民间组织泰中友好协会的邀请,笔者参加了由泰中友好协会、泰国贸易院联合举办的 “2013年首届泰中企业家高峰论坛”。此次高峰论坛的主题为“合作、转型与纵深发展:迎接AEC(10+1)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的到来”。来自广东、广西、深圳、澳门、香港、湖南、安徽等地60名中国企业家参加了这次在曼谷举办的论坛。

  泰方对此次论坛极为重视,其原因不仅是中国与泰国刚刚达成中泰两国战略合作的系列共识,而是对泰方民间对中国的诚意充满了期望。会上,泰中友好协会主席说,泰中友好是我们的国策,我们提出泰中一家亲是有根据和真诚的,但不知道中国跟我们想的是不是一样?他的提问,立即得到了全场肯定的掌声回应。

  在泰期间,中国企业家们得到的最深刻的感受,就是这种来自民间和政府真诚的呼声和情谊。作为会议10名代表之一,笔者在泰总理府接受了英拉总理的亲切接见,并向她赠送了笔者专门刻写的两枚印章书法篆刻作品,其中之一就是《中泰一家亲》。

  泰中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这种来自民间的强盛的动力笔者之前也有很深的感受。今年7月,受广西国际博览事务局的委托,笔者曾主持策划与实施了一次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即以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的名义举办了中国-东盟艺术家南宁笔会。这次笔会邀请了东盟每个国家一个艺术家参加,在南宁共同创作了一幅富有时代主题意义和特殊的文化艺术意义的大型水墨画《并蒂花开春满园》。泰国著名画家林广峰在此次活动中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不仅高质量地完成了创作,同时在艺术论坛上提出成立一个国际民间文化艺术组织“中国-东盟书画艺术家协会”。笔会结束后不久,他就草拟了组织协会相关的文件并发给我们征询意见。笔者在泰国期间,他特地到会场找到我,商议成立协会的事宜。

  笔者认为,中泰一家亲,这是一个事实。自古以来,民间动力下的中泰两国人民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从来就是中泰两国友好交往的主旋律。中泰两国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多年来,中泰两国历代王朝使者与民间的僧人和商贾,穿梭往来,开辟了中泰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陆路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编织着许许多多世代相传的美好的故事。中泰两国文化交往与合作的真正动力历来植根于中泰两国的民众之间,从早年的商贾、僧人,到后来越来越多、越来越大领域与行当,都以两国民众作为最大的主体与实体,而这些主体与实体,常常超越了国家的和政治的种种局限,成为两国文化交流合作的真正的自由区,无忧角与安全岛;互动、互联、互爱、互信,等等这些两国民众所反映出来的合作意愿不仅具有人民性,而且具有世界性和可持续性等崇高价值,完全符合中泰两国的共同利益和当今世界时代发展的方向。百姓人民自发的民间交往,是创造国与国友好交往与合作最有价值的动力;民间的文化力量不容低估。一个国家和社会,不仅需要政府的动力和文化责任,更需要民间的文化激情,需要民间文化的实力。从这个角度看,中泰文化产业合作存在着巨大的民间动力和潜能。泰国总理英拉执政以来,致力促进中泰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与经济文化的合作,提出了中泰一家亲的诚挚信念,给我国的文化产业界投资泰国予极大的信心。

  在泰国,笔者介绍了广西的文化产业领域的广西创造系列品牌,特别介绍了桂林阳朔的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的成功经验,并提出了一个愿景构想:即希望以印象中方企业为投资主体,在泰国实施“中泰一家亲文化合作项目”。让实景演出的文化产业模式进入泰国;在曼谷或周边,打造一个由两国艺术家和企业家共同完成的、反映泰国历史与现实文化生态的商演品牌《泰国泰美》;围绕核心品牌,建设一个“大戏+公园+商街+酒店+产业园+特色文化居住社区”的“泰中文化创意产业园”;其产业构成为文化旅游产业、大型演艺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休闲养生产业;力图成为泰中文化创意产业合作的一大名片。

  泰国各界对《泰国泰美》项目表示了极大的兴趣,《泰国泰美》一时成了会议期间热议的一个项目。

  我们期待着中泰两国政府创造条件,更多地倡导、推动和支持中泰两国以民间为主体的跨国文化投资合作,给予更大更多的优惠,帮助我们实现投资泰国文化旅游产业的梦想。(彭 洋)

责任编辑: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