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交流 > 正文

薪火相传 教育基金帮扶柬埔寨华校(图)
来源: 新华国际
发布时间: 2014-04-23 10:22
邮 箱

  杨启秋(右二)向华校分发教育中国国侨办教育帮扶金 王其冰 摄

   4月21日,柬华理事总会会议室里聚集了近三十位校长或分会长,等待总会长杨启秋分发“一大笔钱”。

   4天前,中国驻柬埔寨大使馆向杨启秋转交了中国侨务办公室的华文教育帮扶基金,数额达120万人民币--这对艰辛中前行的柬埔寨华校不啻一场甘霖。

   年届七旬的杨启秋从里间办公室走出来,手里拿着若干黄皮纸袋。他来到长条桌的主席位坐下,开口说道——“各位同仁,我们今天在这里分发这一次经过我提名并申请到的国务院侨办的华文教育基金,全款是120万人民币,还有中国大使馆的赞助柬华学校基金1万美元。”

   黄皮纸袋摆在会议桌上,每一个纸袋代表着10万元教育金,代表着一所学校可能获得的崭新面貌。

   杨启秋接着说,“我们要珍惜这些资助金。这是对柬埔寨华文教育的帮助。这批基金资助的对象包括七所示范学校,四所贫困学校。大家明白,钱是由中国国务院侨办出,所以我们需要开写收据,然后交到国务院侨办去。我希望大家把钱拿回去,这是10万人民币,就是16145.72美元,大家不要存到荷包里或乱花掉,要真正投到华文教育、华文事业里去,把学校办得更好。”

   根据分配方案,11所华文学校各自获得了10万人民币的教育金,这些学校分布在全柬各地,近在首都金边、远至西北省份暹粒或戈公省。七所华文示范学校是广肇中学、暹粒中山学校、西哈努克省港华学校、立群学校、金边端华学校、崇正学校、福建会馆民生中学;四所贫困华校是贡布省甘再树英学校、磅士卑省华侨学校、戈公省盐田培英学校和磅湛省社庙市养正学校。柬华理事总会作为华文教育组织也获得了10万元教育金。

   向各个学校转交教育金的仪式十分简单,但格外正式。杨启秋从启开的黄皮纸袋里取出文件,逐一交到每一所受助学校的代表手上,合影存照。转交文件包括一张中国银行的汇款单及复本,受助方需要在文件上背书,写下经过折算的金额:16145.72美元,盖章并按指纹;同时开写收据。

   华文教育在柬埔寨战乱时期一度沉寂,1992年在柬华理事总会的倡导和推动下获得复兴。目前柬埔寨华文学校有55所,学生在4万人左右。学校的资金来源除了有限的学费,就靠理事会筹措或贴补。

   暹粒省柬华理事会秘书长张勇同时也身兼暹粒中山学校的校长。“能够领到这笔钱真是非常高兴。我们准备用这笔钱改建汉语支教老师的宿舍。华文教育离不开祖籍国的支持,离不开中国的师资。我们要给来这里支教的汉语教师创造条件,把他们留下,”张勇说。暹粒中山学校近两三年日渐壮大,从以前700多人发展到目前的1608人。暹粒是著名的吴哥古迹所在地,华文教育也因应着旅游业的繁荣而兴盛。

   磅湛省社庙市养正学校属于受资助的四所贫困华校之一。代理领取教育金的柬华理事分会秘书长说,这所学校“已经度过20多个春秋”,原来木结构的教室不堪使用,他们将用这笔来自中国侨办的教育帮扶金修缮或找寻一座新校舍。他一笔一划地在收款单上写着工整的楷书,签收下这一笔来自祖籍国的捐助款。

   一切手续完毕,杨启秋总会长说还有两项节目,一是全体合影,二是正式发表感言。合影的笑容都很舒坦,正式感言略显拘谨。广肇会馆副会长梁振辉先生在此之前曾对记者说了一句非正式感言:“其实办华校很辛苦,但我们是为了薪火相传。”(记者 王其冰)

责任编辑: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