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城”新加坡抑制房地产过热的“辣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海外买家数量,但目前仍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
近日,记者获悉,新加坡滨海湾金融中心的房地产市场得到了海外投资者的强烈青睐。与此同时,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公开表示,滨海湾未来或许能成为许多在亚洲经营业务的公司的区域和环球总部。“这将成为新加坡的一种象征,因为区域的房产有着很大的升值空间。”李显龙说。
然而,在楼市调控政策进行的当下,一国总理对滨海湾的楼市大力看好不免令人费解。这其中原因何在?新加坡楼市未来将呈现怎样的格局?
房价有所收敛
近年来,不断上涨的房价确实给新加坡当地楼市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由于移民投资的大幅增加,现金的大量涌入,推动新加坡房价不断上行,私有住宅价格自2009年第二季度以来飙升59%。
与此同时,当地房地产商的利润率也被不断压缩。根据经销商CBRE集团的统计数据,3年前,新加坡地产商的利润率为20%,现在已缩减到了10%左右。盈利能力的下降重创了地产股,富时海峡地产指数显示,仅今年,新加坡的地产板块市值就缩水了1.3%之多,而去年全年更是暴跌9.7%。
以国际地产商Kingsford公司和MCC地产公司为例。相比2009年中期,目前他们的收益能力已下降了61%之多,不断上涨的地价疯狂压榨着这些公司的利润。然而,目前困扰新加坡的还有不断入场的投资者。尽管政府出台限制政策、地价走高、开发商利润摊薄,但那些非传统的开发商,尤其是国外的建设公司仍不断地涌入新加坡楼市,而公司间抢地皮的现象也愈演愈烈。
在这些公司看来,不断攀高的房价并非市场过热的信号,反而是地皮价值的体现——城区的土地资源有限,当剩下的地越来越少,他们手中的地也就越来越值钱。
在这样的背景下,外界对新加坡房地产泡沫化的质疑纷至沓来。因为担忧当地房地产泡沫化,自2009年以来,新加坡政府先后出台了8轮降温措施,多管齐下对政府组屋、私宅以及工业房地产市场进行全面调控。
2013年6月28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宣布,申请房贷者的总债务偿还比率不应超过60%,并且这项条例是永久性的。也就是说,凡是贷款购房者,金融机构在评估其个人房地产贷款申请时,必须将申请者的所有债务考虑在内,而贷款者每月的还款额,不得超过其收入的60%。同年8月,金管局又将购买公共房屋的贷款最长年限从30年降到25年。
受到政策方面的影响,新加坡房价去年年度涨幅有所收敛,房贷限制让这个亚洲第二昂贵的房屋市场开始降温。新加坡金管局也公开表示,新的房屋贷款已下滑,本地家庭的整体财务状况也非常稳固。
与此同时,新加坡楼市的销售额也有所下降。据统计,2013年,私宅销量预计为1.6万套,同比减少28%,2014年有可能进一步下跌近四成。
滨海湾突围
虽然政策之下,新加坡房地产市场开始走软,销售量逐渐放缓,但投资者和开发商对新加坡房地产的强烈兴趣却没有偃旗息鼓,特别是对于金融区的“宝地”。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对滨海湾金融中心房价的升值潜能表示了认可和期待。只是,在楼市调控政策进行的当下,一国总理对滨海湾的楼市大力看好不免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