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孔子学院,素察和他喜欢的中国元素合影。
蓝天白云,五彩民房,金色庙宇,这里是曼谷。在位于市中心的一座美丽校园里,年轻的大学生在泰式建筑下走过,遇到老师或长辈便双手合十敬礼。这里是泰国最具声望的大学—朱拉隆功大学,由泰国诗琳通公主倡议成立的第一家孔子学院就在这里。
孔子学院的特殊学生
一撇一捺,素察写得非常认真,他是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孔子学院一名既普通又特殊的学生。
时间回到2012年,刚刚卸任泰国教育部长的素察来到北京大学,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中文学习之旅,这也是他第十次去北京。素察回忆道,20年前的北京机场很小,得坐3个小时车才能到达天安门,“如今却发展得如此之好”。回到泰国后,素察对汉语的热情依然高涨,于是来到朱拉隆功大学孔子学院“拜师学艺”。
“我们给他安排了两个汉语老师,刚开始一周上两次课,每次两小时。”朱拉隆功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来自北京大学的韩圣龙博士告诉记者,随着中文水平的不断提高,素察的兴趣逐渐拓展至中国传统文化,他主动提出希望学习中国的书法与绘画。
从那之后,素察在孔子学院的课程变为一周三次。“许多泰国人有中国血统,所以学起汉语来比较熟悉。但是,一般人学习中国文化时流于表面,没有深入研究和学习。”素察对中国历史颇有兴趣,孔子、苏武、成吉思汗、秦始皇……他能说出一连串中国历史名人的名字。
在他看来,学习中国历史与哲学可以更好地管理国家。“中国有句话,叫‘有道则现,无道则隐。从部长位置退下来后,他就“隐”于孔子学院,潜心学习中国文化。
如今,素察已经坚持上课一年多了,不仅中文越说越流利,而且还能写书法、画国画、下象棋。“汉字是一门艺术。”素察缓慢地说出这句话,生怕有一个字发音不正确,并一边练习用毛笔书写“国泰民安”四个大字—这其中也暗藏着他的中文名字“张国泰”。
把汉语培训班开到王宫里
替素察取名“张国泰”的人叫傅增有,是朱拉隆功大学孔子学院首任院长。科班出身的傅增有教授说得一口流利的泰语,也是中泰友谊的长期见证者。傅增有说,从王室到政界再到民间,泰国的“汉语热”正在慢慢流行开来。
“在全世界,把汉语培训班开到王宫里的只有朱拉隆功大学孔子学院这一家。”他回忆道,前任中国驻泰国大使张九桓曾向自己感叹其在王宫中的所见所闻:一进王宫,见到国王、公主和周围的人都在用汉语和他打招呼,感到非常高兴。
说起泰国王室里的“中国通”就不得不提诗琳通公主。这位平民化作风的公主在泰国享有极高的威望,在首都曼谷的大街小巷,诗琳通公主及王室其他成员的肖像总是被安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30多年来,诗琳通公主孜孜不倦地学习汉语。朱拉隆功大学孔子学院就是在诗琳通公主的倡导下成立的,如今学院内还有诗琳通公主的汉字墨宝“任重道远”。这些年,她翻译了100多首唐宋诗词,还将许多中国作家的作品翻译成泰文,推介到泰国。
中国驻泰国大使宁赋魁感叹道,泰国王室热衷于中泰两国文化的交流与促进,他们身体力行,有力地推动了两国文化交流合作。
王室率先垂范,越来越多的泰国人开始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从幼儿园到小学,从中学到大学,泰国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汉语教学体系。素察在担任教育部长时,也一直致力于推动汉语教育普及工作。他认为:“中国会变成一个有影响力的国家,无论是在经济还是文化方面。将来泰国政府公务员都应该懂得两门外语,英语和汉语。”
“打算回北大读中文博士”
如今,正在学习汉语的泰国人大约有100万之多,中泰两国也已合作建立了12家孔子学院,11家孔子课堂。“这些年,不仅学习汉语的人数在增加,而且参加汉语水平考试的人也越来越多。”傅增有向记者介绍了其中一位佼佼者:今年27岁的陈银贞,曾在北京大学攻读中文系硕士研究生的她现在朱拉隆功大学孔子学院任教。
几年前刚到中国时,陈银贞的汉语可没有现在这般流利。“第一次去北京的时候,我发现在泰国学的汉语发音和在中国听到的不一样,一开始听不太懂。”陈银贞虽然出生于华人家庭,却在幼年时对中文知之甚少,“只知道爷爷奶奶从潮州来”。
在她成长的年代,许多泰国家庭认为必须懂英语才能找到好工作。“但现在情况已经变了,只懂得英语已经不够了。”陈银贞早在中学时便对汉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说,诗琳通公主学习汉语,是大家的好榜样,许多人也开始跟着她学习汉语,自己就是其中之一。
考上朱拉隆功大学后,陈银贞选择成为中文系的一员。如今,从北京学成归来的陈银贞也有了自己的学生。在教授汉语时,陈银贞不局限于课本,而是将各种丰富的背景知识穿插其中:“比如这个字是怎么来的,或者某个词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不一样的含义,比如‘方便’。”
最近,一位学生进步神速,在两年内就通过了汉语水平二级考试,让陈银贞十分欣慰。“每次上完课,我都特别有成就感。”她说,能把有用的语言交给学生并见证他们运用在真实的生活、工作中,是件特别值得骄傲的事情。临走时,陈银贞告诉记者,她打算回到北大中文系攻读博士学位,“汉语博大精深,学多久都学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