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正文

美美与共,不止于山水——当《东方智慧丛书》来到东南亚国家
来源: 新华社
发布时间: 2017-03-21 06:55
邮 箱

  “这些就像自己的孩子,这也是我们第一次大规模、系统性地组织国内和东盟国家译者合作,连续推出的中华文化经典外译精品。”翻阅着摆在面前的《东方智慧丛书》,丛书主编、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南亚研究所所长刘志强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两年前,广外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一拍即合,陆续推出《论语选译》《老子选译》《中华传统美德一百句》《诗经选译》《元曲选译》等多部中华文化经典的东盟国家语种译本,在越南、泰国、老挝、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国的高校和科研机构掀起一股中华文化热。

  如今,这套丛书已经出版53册并将于今年年底完成全部100册的出版计划,尝试通过“经典外译”这条文化路径,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交流播下一粒种、扎下一条根。

  【共同的“无形资产”】

  季羡林先生曾说,文化交流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之一,文化一旦产生,就必然交流,这种交流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住的。环顾四周,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亦然。地理相接、山水相连、不少民族之间普遍存在着跨居、通婚现象……这都为双方的文化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地理与人文基础。

  而所谓交流,自然包括“迎来送往”。中国与东盟国家一样,既翻译和引进外国的优秀文化作品,同时也把本国文化的精髓部分推介出去。这样的背景下,《东方智慧丛书》在一场头脑风暴中应运而生。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如何让东盟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更多了解中华文化是一个关键点,”丛书编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副总编汤文辉说,“在多种交流中,文化的交流和探讨不一定立竿见影,但可能是一种最基础、最核心乃至价值更深远的交流,而且这种交流某种意义上更自然、更水道渠成、更符合大家的愿望。”

  汤文辉介绍说,这套书之所以取名《东方智慧丛书》,主要想表达和强调的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同处广义上的东方这一概念。这个概念下,“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恕之道”“以和为贵”等传达出的为人处事的智慧和思考不只中国所有,而是东方思维、东方文化共同的“无形资产”,具有一定的普世价值,自然会引起一种文化共鸣和共振。

  【自信的“开放外译”】

  《东方智慧丛书》“智慧共享”理念的传播离不开强大的外译团队,更需要译者自信、开放、包容的外译心态。

  “我们的团队基本是由广西、广东、云南三地的译者组成,他们在大学里承担着对象国语言文化教学和研究,是国内目前从事这一块翻译规模最大的团队,”刘志强说,“外国专家也占了一定的比例,包括每所学校每个专业从事对象国语言教学的外教,以及每位译者在对象国找到的权威专家。”

  刘志强感叹,丛书的翻译本身就是一场文化的切磋和交流,同时也是对中华文化温故而知新的一个过程,“译者有时会跟对象国审校者就某一个词或某一句话有好几个回合的探讨甚至争论,以期更准确地理解中华文化。我们希望达到的一个目标是,既能尽量还原原文,又能适合东南亚国家语言的表达方式。这套书为什么以自信、自然、开放、共享为宗旨呢?因为我们的书中既有中文又有对象国语言,两种语言相互对照,如果一定要深究,随时可以查汉语原文”。

  【立体的“数字化传播”】

  《东方智慧丛书》自出版以来,已经获得越南、泰国、老挝、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多个东盟国家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好评,包括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出版社在内的多家出版社希望能够再版这套丛书。此外,随着今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东盟多语种全媒体传播平台”的建成使用,丛书丰富的内容将得以在线上呈现和传播,以期吸引更多东盟国家年轻人的目光。

  “我们还有一个名为‘广西书架’的计划,从前年开始实施到现在已经接洽了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图书馆、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图书馆、新加坡国立大学图书馆、新加坡理工大学图书馆等东盟国家6家重要的图书馆,在那里设立一个‘广西书架’,让这套书更好地走出去,”汤文辉说,“另外,我们还在和云南的‘新知书店’合作,希望借后者在缅甸等东盟国家设有分店的平台,让丛书通过在当地书店陈列展示、推广、向当地重要教育机构和图书馆赠送的方式扩大影响力,实现其更为立体的交流和传播。”(闫洁 刘秀玲)(新华社专特稿)

责任编辑:田颖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