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萍秘书长在三亚学院讲座

来源:中国—东盟中心 作者:宋家慧

  2018年1月8日,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杨秀萍应邀在三亚学院举办讲座,就中国—东盟关系及务实合作与师生互动交流。三亚学院校长助理朱沁夫、三亚学院丝路商学院院长田言付、书记张建国、副院长皮永华以及100余名师生代表出席。中国—东盟中心新闻公关部副主任张学海参加。

  杨秀萍秘书长结合国际地区形势介绍了东盟发展历程以及中国—东盟关系发展特别是相关领域务实合作取得的显著成就。她表示,中国和东盟是陆海相连的亲密近邻。自1991年启动对话进程,2003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中国与东盟关系已发展成为东盟同对话伙伴关系中最强劲、最活跃的关系之一,各领域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当前,中国的发展已进入新时代,东盟按照《东盟共同体:2025愿景》扎实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共同体,中国—东盟关系正由快速发展的成长期迈向提质升级的成熟期,双方各领域合作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面临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杨秘书长表示,教育合作一直是中国—东盟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方2016年底互派留学生已超过20万,正努力打造“双十万学生流动计划升级版”,实现学生流动总规模到2025年达到30万人次的目标。中国成立了30个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在东盟国家建立了6个中国文化中心、33个孔子学院和35个孔子课堂,并设立“中国—东盟海上丝绸之路奖学金”。2016年,中国和东盟围绕教育交流年成功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去年第十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期间,双方通过了《教育合作行动计划(2017-2020)》,规划了下阶段合作路径,未来三年中国将向东盟十国提供不少于2万个中国政府奖学金名额。去年在马尼拉举办的第20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中方倡议实施“中国—东盟人才发展计划”,2018年为东盟提供3000个研修名额,加强双方在经贸、农业、科教文卫、公共管理、交通运输等领域能力建设合作。这些都为双方合作开辟了新的更大空间。

  杨秘书长表示,教育交流合作是中国—东盟中心的重点工作之一。中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为中国和东盟各国政府和教育机构牵线搭桥,推动双方教育机构签署了450余份合作备忘录,成立中国—东盟语言文化中心、汉语言文化教育基地、旅游教育合作联盟、职教合作联盟、艺术高校联盟,搭建了中国—东南亚教育科研网络、中国—东盟工科大学联盟等一系列合作平台,有力支持了双方高校加强校际合作。作为协办单位,中心在去年第十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期间荣获特别贡献奖。中心还大力支持青少年交流,举办夏令营、冬令营、青年论坛、青少年足球赛、东盟留学生汉语大赛等活动,为双方友好事业培养更多接班人。

  杨秘书长表示,中心积极支持和协助海南省加强与东盟国家教育交流合作。去年4月,中心和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高等教育与发展区域中心联合主办东盟国家大学考察团访问海南,举办海南—东盟国家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研讨会,并先后考察访问了包括三亚学院在内的海南7所院校,推动双方高校深度对接。去年11月,中心支持三亚学院举办了首届中国—东盟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与合作论坛,三亚学院与出席活动的东盟国家高校签署了《中国—东盟民办高校合作共识》和14份合作备忘录。

  杨秘书长表示,三亚学院是中国民办高校的杰出代表,创办十多年来快速发展,综合竞争力持续提升,取得了丰硕成果。希望三亚学院抓住当前中国—东盟关系发展的有利契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加强同东盟国家高校的交往与联系,推进相关合作走深走实,为促进中国—东盟人文交流、推动双方关系全面深入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中国—东盟中心将一如既往提供支持和便利。

  参加活动的师生代表踊跃发言。杨秘书长就东盟国家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丝路商学院与东盟国家高校深化交流合作的机遇、东盟国家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等同大家互动交流,现场气氛热烈。

  活动结束后,杨秘书长还同三亚学院校长陆丹会面,就落实首届中国—东盟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与合作论坛共识和成果等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