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中国—东盟中心在《中国报道》杂志发表题为《中国—东盟数字人才培养交流合作前景看好》的文章,全文如下:
中国与东盟自1991年建立对话关系以来,合作内容不断丰富,合作水平日益提升,合作程度更加紧密。2021年,中国—东盟贸易保持高速增长,总额达8782亿美元,同比增长28.1%。东盟连续两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数字产品贸易、移动支付、信息平台服务等快速增长对中国—东盟经贸合作贡献巨大。
2020年起,中国数字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当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人民币,位居世界第二;在GDP占比为38.6%,增速是GDP增速的3倍以上。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超过45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40%。有关机构数据显示,2011年至2020年的10年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总量增长4.12倍,广东、江苏、山东等13个省市数字经济规模超过一万亿元;北京、上海数字经济占GDP比例超过50%。数字经济已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和重要引擎。
作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热点地区之一,东盟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区域内数字经济融合。2018年,东盟批准了《东盟数字一体化框架》,并制定了相关行动计划。为充分把握数字经济机遇,促进成员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2019年东盟从区域层面出台《东盟电子商务协定》。这是指导东盟电子商务发展的第一份协定,也是全球为数不多的聚焦电子商务的区域性协定。2021年,东盟发布《东盟数字总体规划2025》,旨在推动东盟数字发展与合作。
根据相关研究报告,预计到2025年,中国和东盟数字经济总量有望达到9.58万亿美元。数字经济将成为中国—东盟合作新增长点。随着数字经济进入全新发展阶段,数字经济时代新就业形态不断涌现,技能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对数字人才的需求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数字人才培养正从学科导向变为产业需求导向,从专业分割转向跨界交叉融合。人才培养的目标从服务数字经济转型变为支撑引领数字经济发展。
数字赋能,反哺教育,未来中国—东盟数字人才培养交流合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是资源共享创建新体系。双方应有机整合政策、人才、技术、市场等多种要素资源,构建与课程开发、理论研究和实践服务等相关的“数字人才资源库”“数字贸易专家资源库”等,打造新型数字人才培养发展体系。
二是学科融合培养新人才。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5G等与数字贸易是不断深度融合发展的。数字人才要在熟练掌握基本数字经济知识基础上,熟悉多种新兴数字技术,掌握包括网络推广、金融支付、信用监管等依靠网络技术来实现的支撑服务。
三是创新途径打造新平台。以产学研为抓手,创新途径,打造政府搭台、产业出题、高校培养、科研实验、用户检验、创业实践的综合性专业技术人才协同培养平台,解决高校培养与实践运用之间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四是扩大开放探寻新路径。通过拓展留学生、交换生、访问生、学分互认合作等国际交流项目,培养一批懂管理、懂运营、懂技术、熟悉双方经济和人文环境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
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中国和东盟经贸合作将提质增效,数字人才培养交流合作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中国—东盟中心致力于推动双方各领域友好交流与务实合作,紧扣新常态新需求,围绕跨境电商合作、电商产教融合、计算机网络、数字时代物流管理等热点专题,组织举办了多项交流合作活动,成效显著。新形势下,中国—东盟中心愿与有关各方一道,在数字人才培养领域,深化交流互鉴,促进互利共赢,为服务双方经济社会发展、深化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