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接受《世界教育信息杂志》专访

来源:中国—东盟中心 作者:陈辰

    2016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和教育交流年。25年来,中国和东盟各领域友好交流和务实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为双方民众带来了切实利益。中国—东盟中心是中国和东盟十国成立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在双方关系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应运而生。成立5年来,中心发展成为促进中国—东盟友好交流和务实合作的独特纽带和重要平台,为中国—东盟关系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世界教育信息杂志》对中心秘书长杨秀萍女士进行了专访。杨秘书长指出,中心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搭建双方沟通合作的平台,围绕教育交流年主题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心将继续积极推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合作,为双方关系持续深入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一、中国—东盟在教育领域的密切合作促进双方发展

    《世界教育信息》:杨秘书长您好,很高兴您接受《世界教育信息》杂志专访。首先,请您简要介绍一下中国—东盟关系,特别是双方教育交流合作情况。

    杨秀萍:非常荣幸接受《世界教育信息》杂志采访。借此机会,我谨代表中国—东盟中心,感谢《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和《世界教育信息》杂志编辑部对中心工作的大力支持。

    2016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和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年,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年份。25年来,中国和东盟都把与对方的合作放在突出位置,相互分享发展经验,扎实推进各领域友好交流和务实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中国连续7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连续5年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双方人员往来频繁,中国成为东盟第一大游客来源国。夏秋季节,每周有2000多架次国际航班往返于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在东盟诸多对话伙伴关系中,中国—东盟关系是最富内涵、最具活力的关系之一,有力促进了中国和东盟各国自身发展,也为双方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教育交流合作一直是中国—东盟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高度重视。目前,中国在境外办学经教育部审批的4个机构和98个项目中,有3个机构和30个项目在东盟国家。截至2015年,双方互派留学生人数达19.5万人,其中东盟国家在华留学生7.1万人,中国在东盟留学生12.4万人。中国已成立了30个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涵盖商务会展、文化艺术、对外汉语、金融财税、传统医药、新能源、农业、电力等诸多领域,并在东盟国家共开设31所孔子学院和32个孔子课堂。中国高校已开齐所有东盟国家语种。老挝苏州大学、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等合作办学项目成效显著。双方在教育领域建立的紧密合作关系,为服务自身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双方民心相通、巩固双方关系的社会基础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发挥自身优势,架起中国—东盟教育交流与合作桥梁

    《世界教育信息》:我们知道,教育交流合作是中国—东盟中心工作重点之一。您能否介绍一下中心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

    杨秀萍:中国—东盟中心是中国和东盟十国成立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它在双方关系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应运而生,承载着我们11个国家推进各领域务实合作的强烈愿望和殷切期待。自成立以来,中心充分发挥一站式信息和活动中心作用,积极落实双方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大力推动贸易、投资、教育、文化、旅游、新闻公关等各领域交流合作,完成百余个旗舰项目,组织或参与500多项活动,取得积极成效,得到各界广泛赞誉。2016年11月,在中心成立5周年之际,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专门发来贺信。他表示,中心过去5年来一步一个脚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成为促进中国—东盟友好交流和务实合作的独特纽带和重要平台,为中国—东盟关系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心始终高度重视教育合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加大投入,积极为加强各国政府、教育机构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牵线搭桥、提供服务。中心推动建立了包括中国与东南亚教育研究网络、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联盟、中国-东盟工科大学联盟等在内的多个合作平台,与合作伙伴共同建立了中国-东盟语言文化中心和中国-东盟汉语言文化教育基地,并积极参与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在中心协助下,有400多家中国和东盟职业教育机构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500多名东盟学生获得了中方提供的奖学金来到中国留学深造。中心还积极支持在华留学生活动,出版了介绍中国与东盟教育体制和现状的书籍,赞助编写了东盟留学生在京手册,为推动实现2010年领导人提出的“双十万学生流动计划”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三、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年活动精彩纷呈

    《世界教育信息》:2016年是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年,中国—东盟中心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请您具体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杨秀萍:中心围绕教育交流年主题,精心设计旗舰项目,主办并参与一系列活动。这些项目和活动契合中国和东盟实际需要,涉及领域广,吸引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进一步丰富了双方教育交流合作的内涵,为教育交流年增添了亮点。

    一是全力支持交流年整体活动,深度参与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受中国教育部委托,中心成功举办了教育交流年标识征集活动。最终评选出的标识被广泛用于2016年中国和东盟教育交流合作的各项活动。作为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协办单位,中心与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秘书处和贵州省教育厅密切合作,通过举办三方会议等精心设计相关活动,在2016年第九届教育交流周期间,共联合主办或支持举办8项活动,涵盖高等教育、青少年交流、职业教育、传统医药教育和产能合作等领域,为提升教育交流周品牌效应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是积极推动青少年交流,增进年轻一代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这对于中国—东盟友好事业的传承和发展意义重大。一年来,中心与相关合作伙伴共同主办或支持举办了十余个大型青少年交流项目,包括首届中国—东盟青年夏令营、中国—东盟学生日、中国—东盟青年人文论坛、中国—东盟青年领袖峰会、中国—东盟国际青少年足球邀请赛、中国“模拟东盟”大会等。中心大力支持东盟在华留学生活动,举办了第三届北京东盟留学生运动会,年底还将举办第五届东盟留学生新年联欢会。中心还资助中国学生参加韩国—东盟中心暑期项目,积极参加在柬埔寨暹粒举办的第二届中国—东盟青年交流访问活动。各国学生积极踊跃参加相关活动,通过专题讲座、研讨会、摄影展、美食汇与文化表演等形式展示才艺和风采,碰撞思想和智慧,体验多元文化,加强心灵沟通,结下了跨国友谊。

    三是加大对职业教育合作的投入,助力中国和东盟经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实实在在地造福民众。中心高度重视中国—东盟职业教育交流合作。2016年6月,中心的合作伙伴浙江亚龙教育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向缅甸3所政府职业技术学校捐赠了总价值100万元人民币的职教设备及相关培训。除缅甸外,亚龙公司近年来在中心的推动下还向印度尼西亚和泰国捐赠了职教设备并提供技术援助。通过参加东南亚职业教育高官会议,中心继续加强与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职业技术教育区域中心的合作。中心还主办了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对话、中国—东南亚职业教育人才流动与合作研讨会、江苏—东盟教育合作对话会等活动,出席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第11届东盟技能大赛相关活动,与各方积极探讨加强职业教育合作的新途径。

    四是通过多种途径,积极为中国地方教育机构拓展同东盟的交流合作创造条件。中心推动四川省16所高校代表团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举办中国高等教育展,与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共同组织第三次中国—东盟国家大学科研考察团访问广西,同广西多所高校交流座谈。安排中国—东盟中心联合理事会代表团、湄公河国家官员团、东盟记者团等参访中山大学、南京大学、苏州大学等中国高校,为促进院校交流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是摸索将教育同文化、旅游、医药等领域合作相结合,培育新的合作增长点。为了更好地服务中国和东盟各领域人才培养,中心积极探索中国和东盟教育交流合作的新领域、新形式,结合双方文化、旅游、医药等领域合作的现实需求,尝试“教育+”的活动模式。例如,在2016年5月举办“中国—东盟周”期间,中心与中外友好国际交流中心、天津美术学院和世界美术学院联盟等共同举办了“异彩同辉:中国—东盟美术院校绘画艺术联展”,中国和东盟17所艺术院校受邀参加,为拓展双方艺术教育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心近年与中国相关高校合作,分别在印度尼西亚、文莱、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举办了六期“中国出境游客服务标准化”职业培训项目,取得了良好效果。2016年中心再次在老挝举办了这一项目,受到热烈欢迎。此外,中心还举办了“东盟文化行——传统医药交流活动”,邀请中医专家访问泰国和老挝,与医学教育机构和相关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期间,中心还支持举办了传统医药与健康专业教育论坛,促进双方在传统医药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合作。上述这些跨领域的交流合作模式,有助于进一步释放中国和东盟教育合作的巨大潜力,为双方合作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

    六是积极开展公共外交活动,宣传中国—东盟关系和教育交流合作。中心继续在中国高校举办“东盟与中国大使系列演讲”活动,2016年先后邀请马来西亚、文莱和越南驻华大使分别在西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外交学院发表演讲,与青年学生面对面交流互动,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中心结合相关活动,在外交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等地举办了图片展,增进社会各界特别是青年学生对中国—东盟关系以及双方教育合作的了解。为扩大教育交流年的影响,中心和《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合作,在《世界教育信息》杂志上开设了“中国—东盟教育交流专栏”,多角度报道双方教育交流合作成果以及教育交流年相关活动。老挝、新加坡、泰国等国驻华大使分别接受专访,介绍东盟国家教育体制和发展情况,就拓展双方教育合作发表了真知灼见。

    四、推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合作迈上新台阶

    《世界教育信息》:2016年教育交流年划上了句号。请问秘书长,中心今后在推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合作方面有什么计划?双方未来合作的前景如何?

    杨秀萍:教育是实现社会进步的基础,是促进国家发展的动力。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年即将落下帷幕,2017年将迎来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年。但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合作永远在路上,没有“完成时”。中国和东盟各国都处在发展建设的关键时期,东盟持续推进共同体建设和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都更加需要高水平的教育、高素质的人才作为保障。中国和东盟教育体制和资源各具特色,加强交流合作的空间广阔。双方应共同努力,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更好地造福双方民众。

    在2016年第19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要把人文交流合作打造为继政治安全、经贸合作之后双方关系的第三大支柱。他表示,中方建议打造“中国—东盟双十万学生流动计划升级版”,实现双方学生流动总规模到2025年达到30万人次的目标;中方将设立“中国—东盟海上丝绸之路奖学金”,2017年将面向东盟十国提供1000个奖学金名额。李克强总理在讲话中还提到,希望双方早日制订《中国—东盟教育合作行动计划(2016-2020)》,期待中国—东盟中心为促进双方人文交流合作发挥更大作用。

    中心将再接再厉,不断开拓创新,积极落实双方领导人共识,扎实推进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合作。一是借助现有平台,扩大与中国和东盟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教育机构以及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的沟通联系,继续为双方交流合作牵线搭桥;二是进一步丰富交流形式,提升基础教育、职业教育、语言教学等务实合作水平;三是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大青年交流力度,加深相互理解;四是积极拓展新的合作领域,助推“中国—东盟双十万学生流动计划升级版”的早日实现,推动双方教育交流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五、中心将为中国—东盟关系持续深入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世界教育信息》:在结束采访之前,请问秘书长还有没有其他想同我们的读者交流?

    杨秀萍:教育关系千家万户、关乎千秋万代,既是国计,又是民生,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关心和支持。《世界教育信息》杂志作为国家级期刊,聚焦国际教育前沿,积极服务教育国际合作交流,为关心教育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沟通交流平台。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和教育交流年之际,《世界教育信息》杂志通过“中国—东盟教育交流专栏”,积极传播友好合作的正能量,为做好相关活动的采访报道做了大量工作。我再次对你们表示敬意和感谢。希望你们能继续关注和支持中国—东盟教育事业,为双方扩大交流合作发挥更大作用。

    当前,中国—东盟关系正处在新的起点上。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的顺利完成,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正式成立,共建“一带一路”的持续推进,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的成功启动,都为中国—东盟关系发展注入新的活力。2016年的第19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通过了一系列成果文件,为中国—东盟关系的未来发展描绘了新的美好蓝图。

    新形势下,中国—东盟中心将继续同社会各界一道,做中国与东盟睦邻互信的促进者、务实合作的推动者和友好情谊的传播者,为中国—东盟关系持续深入发展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