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中心举办“更懂中国”对话会

来源:中国—东盟中心 转换英文

2025年3月18日,中国—东盟中心(ACC)在北京举办“更懂中国”对话会,邀请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王义桅教授、国家行政学院企业经济和管理教研室主任徐杰教授,介绍“两会”成果以及中国发展战略为地区带来的机遇。

斯里兰卡驻华大使马金达·贾升和与尼泊尔驻华大使克里希纳·奥利大使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东盟成员国和南亚国家驻华使馆外交官,以及中国外交部亚洲司代表参加了此次对话会。

史忠俊秘书长在开幕致辞中表示,2025年“两会”意义重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中国聚焦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指出要通过改革和政策激励,实现约5%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目标,这一举措在当前动荡的国际局势下,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信心。中国依靠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致力于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将服务于中国自身的发展,也必将加速全球技术革命进程,为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合作开拓更大空间。中国坚持推进高水平开放,为东盟国家创造了广阔机遇,助力双方在绿色经济、数字经济和供应链韧性等领域的合作。史忠俊表示,“更懂中国”对话会已步入第二年,将继续为本地区国家外交官与中国主要机构和资深专家创造交流平台,增进各方对中国政策的了解。

徐杰教授对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详细解读。她表示,报告明确了2025年主要发展目标,涵盖GDP增速、城镇失业率控制、物价水平等方面,并提出稳定房地产市场、扩大高水平开放、增强民营企业创新活力等举措。报告还规划了新兴产业培育、优化战略科技力量布局、防范系统性风险等内容,旨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十五五”规划奠定坚实基础。

王义桅教授表示,中国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致力于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发展与创新不仅推动了自身经济增长,也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了发展借鉴。中国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以及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等高水平开放举措,彰显了中方深化与东盟经济合作、助力地区与世界经济复苏的决心。中国提出的建设“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等,更为东盟国家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创造了新机遇。

在问答环节,参会外交官与学者们展开热烈互动,就一系列话题展开交流,涉及新质生产力为中国东盟合作带来的机遇、中国的投资,特别是制造业投资对地区国家的影响、外资流入中国的监管政策、所谓中国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问题、美国发起的科技竞争对世界的负面影响,以及军费上涨趋势与地区安全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