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毕业生詹一凡的实习小结

来源:中国—东盟中心

我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毕业生詹一凡,之前在非政府组织实习的经历和收获使我萌生了到政府间国际组织锻炼的愿望。经过不懈的努力,我有幸于牛年伊始来到中国—东盟中心综合协调部开始了期待已久的实习之旅。两个多月的实习收获良多,感触最深的是团队合作和精益求精。

春节后我接到了起草一个大型论坛概念性文件的任务。怀着既兴奋又忐忑的心情,我首先向老师了解活动背景和考虑,上网搜集有关合作的相关论文和媒体报道作为参考,同时根据中心去年举办类似活动的概念性文件并结合此次会议的设定进行初步整理,认真思考文件应包括的项目背景、主题、分议题设置以及会议初步议程等。经过几天的精心准备,我自信地向负责老师“交作业”,觉得基本完成任务了。

在之后的部门例会上,老师们以我起草的概念性文件为蓝本进行了研讨,我才认识到自己的“作业”是那么的单薄和不成熟,从拼写、结构到敏感问题的表述、背景信息的切题,再到议题设置的包容性,都需要修改打磨。就在我略感沮丧又无从下手时,老师们有的找出之前的相关谈参,有的提供去年系列活动情况供我参考,耐心地帮助我全方位修订和完善概念性文件。之后,又安排我参加与地方外办的工作交流,吸纳承办活动的地方有关设想和建议,进一步充实概念性文件。整个过程中,我充分体会到中心工作的团队精神,看上去简单的几行字几页纸,其实是集体智慧不断修改打磨而成的。就像在大浪里淘金,众人只有齐心合力抓住筛网的几个边角坚持不懈抖网筛查,最后才能得到想要的“金沙”。

实习中,我负责东盟国家疫情的收集、中国—东盟合作进展整理、智库观察等文件的汇编及部分翻译工作,还参与了中日韩三国东盟中心非正式视频会议的准备工作,切身体会到中国—东盟中心作为“一站式信息和活动中心”在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发挥的重要桥梁作用。实习不仅锻炼了我的团队意识和求真精神,更丰富了我对中国—东盟方面相关知识的了解。

在协助校对有关友好历史文件的过程中,我对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被外方称为议长感到不解。在向负责老师请教后,我了解到外国议会很重视我们人大作为立法和权力机关所发挥的作用,因此将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看作议长。在编辑每周中国—东盟最新合作和智库观察时,我有机会进一步加深了对东盟可持续发展合作的认知。特别是东盟加强气候变化合作,不仅可以直接缓解东盟和欧盟之间的“碳边界调整机制”的分歧冲突,还可以产生传导效应,倒逼东盟能源结构调整,从而实现绿色经济转型,宏观上还可以扩大东盟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影响力。这些都是书本和其他实习经历无法提供的宝贵财富。

转眼就到了和老师们和小伙伴们道别的时间,时间虽短,但我会永远记住在亮马桥路43号的日子。感谢中心所有老师、小伙伴以及后勤人员,同时祝中心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