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学研究生张昊实习小结

来源:中国—东盟中心

我是辽宁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张昊。2022年6月,我来到中国—东盟中心,开启为期两个多月的实习。

东盟一直以来与中国在经贸、文化等方面有着全面而深入的合作,随着中国与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开启,双方关系进一步提质升级。作为国际关系专业的学生,我对中国与东盟的关系有着浓厚的兴趣。中国—东盟中心是中国和东盟十国共同成立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我怀揣着对国际组织工作的好奇心和热忱,申请并有幸来到中心实习。

我在中心的教育文化旅游部实习,主要协助旅游领域业务工作。该领域通过开展旅游信息共享、能力建设、导游培训、线路考察、品牌塑造等项目和活动,促进中国—东盟旅游交流,加强客源市场开发、目的地推广等领域务实合作。实习期间,我的工作内容包括中英文新闻稿撰写、翻译、公文流转、跨部门协作、部门季度工作汇编、参与中心的日常会见以及参与筹备“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的信息对接等工作,通过这些工作我得以充分了解中心在旅游领域的旗舰项目以及具体的工作内容。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新闻稿翻译以及项目申报的中英文对照工作。在翻译与校对过程中,英文名称、人名书写乃至细微的用词和符号等,都需要经过仔细斟酌,以传递最准确的语义和立场,这让我加深了对外事工作的了解。新中国外交工作的奠基人周总理说过“外交无小事”,只有亲身参与到外交外事工作中,才能理解这句话所蕴含的分量。

中心自成立之初就充分发挥着“一站式”信息和活动中心的作用。在旅游方面,中心支持有关单位推出东盟国家旅游目的地推介的有关书籍,中心老师与有关单位同事核对书籍细节,尽可能全面详细地介绍东盟旅游目的地的优美风貌,我参与了这项工作并从中受益匪浅。中心还推动举办了多个东盟国家旅游从业人员中文培训班,通过培训课程加深了双方在旅游领域的相互了解与合作,推动了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我也在工作中深刻体会到,中心在促进中国与东盟人文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在实习中,我深刻感受到中心浓浓的“人文关怀”。中心的整体氛围十分融洽,各位老师悉心指导,对我关怀备至。例如,我虽然在学校接受过国际关系专业的英语翻译训练,但在实际翻译文件时,依旧遇到了专有词汇不熟悉、翻译用词不恰当等问题。在老师的耐心帮助下,我一步步完善翻译方法和技巧,工作也走上了正轨。当看到自己参与翻译的新闻登上中心网站的那一刻,心中成就感满满。忙碌的工作间歇,中心老师还会与我讨论未来学习计划、职业发展方向,向我介绍从事外交工作的经历与感悟,让我收获颇丰。

九月的北京秋意正浓,两个多月的实习匆匆而过。通过实习,我还有幸结识到一群优秀的小伙伴,在相互交流、相互帮助中度过了愉快的时光,这是一笔珍贵的财富。两个多月的实践也许只能对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交流合作有初步了解,但我却从中感受到中国与东盟关系的蓬勃生机,也更清晰认识到国际组织的定位和运作方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国关学人,此次实习经历让我加深了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融合。

最后,在此感谢中心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与教诲,感谢实习期间遇到的小伙伴们。衷心祝愿各位老师工作顺利、万事胜意,中心的事业蒸蒸日上,为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