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佛都
刚到琅勃拉邦的那个晚上,信步来到了PhaPhay寺。两个僧人坐在桌子旁边,凳子上放了两个饭盒。与我攀谈的僧人才19岁,虽然学英语才三年,交流并无障碍。他告诉我,那两个饭盒是明早布施用的,还俗后,他会选择学习IT专业。不过让我惊奇的是,他的手机上竟然装有我们国内的某著名社交APP。他说,这个软件在琅勃拉邦很流行,许多年轻的僧人都用这个来沟通来分享一些佛学心得。经他这么一讲,我搜了下“附近的人”,真的发现好几个头像是僧人的用户,上面的自我介绍都是勾勾弯弯的老挝文字。“互粉吧!”
法昂国王在征服这片土地的同时,也让小乘佛教成为国教,从那时起琅勃拉邦就一直是老挝的佛教中心,不大的古城就有36座寺庙。老挝的寺院大多有学校的功能,几乎所有的老挝男性都有出家的经历,或短暂,或一生献给寺院。离PhaPhay寺不远的Siphouttabath寺就是一所学校,由日本资助建立,每天清晨,其他寺院年轻的僧人们都会来到这里,开始一天的学习。
普西山脚下的Wat Pa Houak寺不可错过,虽是极小,里面的木雕和壁画却是非常精彩,从画作风格和斑驳程度上看,已经有些年月了。山顶的普西寺则是琅勃拉邦最高的寺庙,与山下的王宫相对视,平时并不开放,只有在新年或重大节日时,才会让人们进来对供奉的佛像顶礼膜拜。普西寺旁边的That Chomsi佛塔重建于1914年,总是粉饰一新,并贴满金箔。塔顶安装了电灯,不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从城中其他地方都很容易地看到佛塔,每年4月的老挝新年时,这里也是琅勃拉邦新年游行的起点。
在琅勃拉邦所有36座寺院里,位于湄公河与南康河冲刷而成的三角地最北端附近的香通寺,是最宏伟最具代表性的一所寺院。香通寺1560年由Setthathirat国王兴建,一直都是王室举办各种重要仪式的场所。其中的主殿代表了经典的琅勃拉邦寺庙建筑风格,8根巨大的支柱支撑着覆盖有法轮的庙顶,无论是墙壁还是支柱,都布满了黄金刻成的图案,或是佛像、仙女,抑或是婀娜多姿的枝蔓,间或其中的深蓝底色,更让这些壁画看上去颇象腊染。
最壮观的要属主殿后墙上的生命之树,是用各种颜色的玻璃碎片镶嵌而成,栩栩如生,极尽绚烂之能事。站在灿烂的生命之树下,我感觉自己进入了一个梵天世界,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了。随着彩色玻璃的斑斓光芒的闪耀,老挝湄公河两岸的过去似乎鲜活了起来,万物共生,一片祥和。生命之树的对面还有一座红色小殿堂,里面供有一尊很独特的佛像,姿态优美,手支撑着头,是Setthathirat国王于1569年主持铸造的,平时小殿都锁着门,想要一睹佛像尊荣,唯有透过门缝才可一窥所以。
位于琅勃拉邦城中心的维苏纳拉特寺,始建于1512年,是36座寺院中最古老的一个。1887年的一场大火将当时的全木质结构的老庙化为灰烬,10年后重建改用了砖泥结构,虽然尽可能依照原样,但放弃木质结构还是让殿宇失去了一些古朴味道。寺中供奉着唤雨佛像,每年新年泼水节的闭幕式就在此举行。如今寺前的大莲花佛塔也称西瓜塔,是1932年重建的,1504年由维逊腊王后修建的老塔,已于1914年因雨水浸淫、年久失修而轰然倒塌。西瓜塔内发现的水晶佛和金佛像,现已保存于王宫博物馆。据说西瓜塔与万象的塔銮相互映,塔銮象征男性,而大莲花塔象征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