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老的布施
老挝男人出家,是一种修行,更是一种受教育的过程,而僧人受到特别的尊敬和重视。小巷中轻走而过的僧人,斜披着橘黄色长袍,半露着一边的臂膀,打着阳伞,夹着经书,老房、满眼的绿色、清淡的小花,那分明是一幅绝美的图画。清早,太阳还没有升起,整个琅勃拉邦都披着一层粉色的雾装。巷街里空荡荡的,鲜见路人,我更喜欢这个时候的琅勃拉邦,从容、凉快、安静。旅馆背后的街道上却正相反,许多人整整齐齐地跪在路的一旁,身边放着芦苇叶编织的篓筐,里面盛着做好的糯米饭,有的也装着粽子、方便面、香蕉及其他的小食品。跪候时,人们并不闲着,将篓筐里的糯米饭用手攥啊攥啊,直到攥成一个个的饭团。一路向东,许多外国游客加入跪候的行列,虽然不如本地人虔诚,倒也有模有样。街道的另一侧,一些三轮摩托车和微型车停在路边,上面载满外来的游客,也有一些小贩在其中兜售着与街边篓筐里一样的食物。
远远地、轻盈地、无声无息,自东向西,轻雾里飘过来一条橘黄色的布带。由远及近,那是一群僧人,高高低低,老老小小,排成一队,光着脚,走过那些跪候的人,同时敞开腰间的竹篓。人们将身边篓筐里的饭团或者其他食物装进僧人的竹篓,无一落下,也有人轻诉自己的祈福和心愿。几个背着袋子的孩子一直跟着披着橘黄色长袍的僧众,僧人也会将自己接受的食物再丢进他们的袋子里。等到化缘的僧众们全都散去,善男信女们将没有发放完的食物置于寺庙院墙之上,以备僧人取用,然后收拾好器皿与铺垫,悄然离去。
这就是琅勃拉邦的清晨布施,各个寺院的僧人每天的吃食都靠这样的布施来获得,一年365天,风雨无阻,从未间断。布施是一种付出,如果说僧人是在修习佛法,那么行布施也是一种修行,放下贪爱执着的心。现在的布施已经成了游人来琅勃拉邦的一个游览项目,游人观赏布施,参与布施。有人会觉得,这样的布施已经不再纯粹,不再原生态,其实,善良的施舍无关真假,无关做秀。
橘黄的僧众沿顺时针转到另一条平行的小街上,这里多是本地人在布施,没有过多游客的打扰,反而更见清静与放下。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看到僧人们要来到,便叫着还在屋里的邻居赶快出来,她跪不下便坐在小椅子上,将篓筐里的饭团一个个地布施给排队经过的僧众们。太阳终于磅礴而出,霞光万丈,弥雾消散,琅勃拉邦迷人的一天又开始了。